《扬州慢》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5380字。
《扬州慢》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前自学
学生在课前已经阅读了作者的相关材料,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作者的主要成就,作者的作品以及对于作者的一些评价。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学了诗词,教师简要的介绍了注解中的相关词句,补充了姜夔喜欢在自度曲中写小序,小序中经常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品的主旨这一知识点,并且补充了妓女这一意象在唐宋文人心中是都市繁华的象征这一知识点。学生在预习自学后完成了三个写作小片断。三个写作片断的要求是:1、结合词的小序、上片内容以及自己的见闻阅读积累,描述一下“空城”。2、用描述性语言再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意境。3、用描述性语言再现“二十桥仍在,波民荡、冷月无声”的意境。
课堂学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
2、学习虚实结合、用典、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及拟人等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探讨点拔法 诵读指导法 展示交流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味诗人为国家的残破以及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体会杜牧笔下扬州城的繁华风流
【教学过程】
-、导入: (课前板书题目作者及孟子的话)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我们的先贤孟子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那怎么办呢?孟子又说:“是以论其世也。”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孟子的话,那就是“知人论世”,这也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一把金钥匙。
二、知人:(PPT展示作者简介)
上周我们已经比较详细地了解过词人了,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的简介,同学们一起读……
三、论世:(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词呢?)PPT展示背景,请女生齐读……
四、赏析诵读:(PPT展示小序)
(一)解读小序(其实作者在这则小序里更具体地说明了本词的创作背景,请大家自读小序,并思考)
1、作者经过扬州的所见所闻所感,请用原文回答。
小结:是的,作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扬州的萧条冷落。
2、本词的主题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黍离之悲。什么是黍离之悲?(个别回答,再齐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