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28
- 资源简介:
约315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请同学们打开笔记、翻开课本,准备上课。
课前齐读:《兰亭诗》(其三)
【导语】
古老的节日在春天苏醒,唤醒了人们深藏心底的愉悦。今天,让我们一起沿着人类文明的足迹上溯到这首诗诞生的日子,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一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去参加一次文人的雅集。在崇山峻岭的怀抱之中,在景色秀丽的兰亭之畔,汇集了这个时代最出色的41位名人雅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有潜心物外的一代名僧支遁,还有那位书法为“古今之冠”的“书圣”王羲之。
兰亭,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这次中国文明史中最负盛名的聚会,并期待着那篇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交相辉映的千古华章——《兰亭集序》。
让我们一起去经历这场盛会,“梳理文章行文脉络,理解感情”;去倾听王羲之的深深喟叹,“品味旨趣,领悟思想”。
一、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从每一段中标画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提示:1、信可乐也2、岂不痛哉3、悲夫
二、梳理脉络,理解感情。
(一)、自主探究第一段:聚会之乐
1、自由诵读,概括内容:围绕聚会,写了哪些内容?
(1)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重点板书:景“美”、事“雅”、人“贤”、情“畅”)
(2)【补充】“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个三月三日融汇了文人雅士赞美的最美好的盛事:
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2、这些因素呈现出了怎样的“美”的特点,与作者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让作者感到“信可乐也”?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澄澈明朗(清新)的自然与高洁雅致的情怀
生机盎然的万物与舒畅活泼的心情
博大真实的宇宙与自由坦荡的享受
3、诵读体验:在这仰观俯察之中,大自然给了我们美妙的享受,“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风流雅士王羲之不由深深感叹——“信可乐也”。
“也”为何不用“矣”?请大家仔细品味,体会二者的区别。
是的,“也”语气平缓、从容,“矣”语气短促、激越,“也”是作者淡泊宁静、清新雅致的人品、文风的体现。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平缓、雅致的感觉再读本段。
(二)郭沫若先生曾认为,《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