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807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1、考点、考情分析
2017年、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试题与之前的同类高考试题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第二个选择题改为论证分析题,考察形式变化了,对应的能力点跟着转移,从之前信息筛选整合转变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第2题涉及中心论点与主要观点、论述角度与论述重心、论证方法与主要论据、论述的层次思路等,这些构成论述类文本的要素与文本的整体架构密不可分。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难在何处?主要在于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整体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到庞杂的文字和烦乱的信息中间,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进而强化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是二轮复习中重要的提分方法。
二、复习目标
从整体上把握论述文的结构,提升分析论证能力,准确解答论证试题。
三、读论述类文本的一般方法
1、画出各段的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表明作者赞同或反对的情感句等)。
2、提炼关键句(中心句、概括句、情感句)中关键词,全面准确概括各段意思。
3、将各段的主要内容连缀成段,反复读几遍,弄明白文章整体内容。
4、创建思维导图,分析论证方式。
四、讲读文章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