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3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30 9:34: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10字。

  《劝学》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字经》音频开头部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提问:大家知道“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谁提出来的吗?
  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提出来的,但在他之后,却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提出了“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荀子。
  二、认识作者:
  荀子(公元前313-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同时,他又是一位教育家。
  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定胜天”;在政治上,主张适时行政,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提出“性恶论”,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强调发挥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今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注重后天教育的作用。
  三、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及文言现象。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手法。
  四、解题:
  提问:“劝学”为何意?
  “劝”为“鼓励”,“学”是“学习”。作者以《劝学》为题目,鼓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劝”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五、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字音,仔细识别。
  2、学生点评教师朗读。
  3、正字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六、翻译课文:
  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2、质疑:学生提出存在疑惑的字词或句子。
  3、检测: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吾尝跂而望矣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下列划线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