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1
- 资源简介:
约2060字。
语文微格教学设计(二)
姓名: 撒龙
学号: 12018240009
年级班级: 2018级英萃班
年 月 日
片段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阙中豪放之气体会 重点训练
技能类型 讲解技能
提问技能
学科内容学习目标 1. 从词的语言文字面上,细致、准确地把握词的作者思想感情及其变化、流动。
2. 把握文字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技能
训练目标 1.讲解目标明确,语言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2.提出相对应且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教 学 过 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
深入讲解(7分钟)
第二部分
归纳总结
升华点睛
(3分钟)
1.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并提问:“这首词中,你认为哪句最具豪放之气”?并简要分析
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如何体现豪放之情?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对比,如何体现? “去和流 二字对比。
3. 两位词人所写承载历史的水,有所区别,哪苏轼笔下的它是什么样?可以换成别的字拥有同样的表达效果吗将 “穿”“惊“拍”“卷”换成“在,波,拂,”
4.除了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阙中还有没有从其他方面描写当是作者所写的豪气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明确2)同样有大江,同样向东流去,但我们只感到内心隐隐的悲痛,愁绪的绵延不绝。而激不起豪壮之感。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为一体,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用“浪淘尽”把永不止息的江水于已经消逝的英雄任务联系起来。江水永是流淌,而人的生命有限,表现出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