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学校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检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7830字。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宏达学校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检测语文试卷
考试说明:
1. 全卷共三个部分,18小题。答题时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否则无效。
2. 全卷满分为100分(包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18分)
1、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4分)
阅读,可 ,可 ,亦可 。但无论何种阅读方式,总能让你如同穿校在时光的suì 道里,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古人的智慧,jí 取思想的精华,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suì 道 jí 取
②在“可 ,可 ,亦可 ”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
B. 浅尝辄止 细嚼慢咽 囫囵吞枣
C. 囫囵吞枣 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
2.古诗文名句积累。(8分)
经典诗文,陪我们走过四季。春天漫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初夏闲居,“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秋夜望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寒冬看雪,“(1)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经典诗文,让我们汲取力量。杜甫《望岳》“(2) , ”启迪我们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陆游《卜算子??咏梅》“(3) , ”激励我们要像梅花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高洁傲岸,芬芳依旧;文天祥《过零丁洋》“ (4) , ”更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3.一对下面语段所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黄蓉)于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
那书生(朱子柳)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
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
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
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地胡解经书,不禁哑然失笑。
(选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
A. “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此处的“冠者”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的“冠”相同,
都是指年过三十、堪称大丈夫的男子。
B. “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此处的“经书”与《陋室铭》中“调素琴,阅金经”
的“金经”一样,都指儒家经典书籍。
C.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黄蓉的理解是正确的。古时,“女子二八年华”,即指女子16岁;“山行六七里”,即指沿山路走42里。
D. “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这是巧妙化用《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6分)
3. 学校组织“读书月”活动,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帮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6分)
阅读书目 阅读策略 讽刺艺术具体呈现 问题与解析
《儒林外史》 关注独特
的讽刺艺术
1.来源于真实的作品题材
(批注1)作者遵循真实性原则,从① 官绅形象、形形色色的假名士三类人来写“自所闻见”的熟悉人物。他将这些人物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用自己的文笔达到“以公心世”之目的,表现出了巨大的讽刺力量。
2.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 (批注2)周进,六十多岁了,连个秀才也不是。当他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看见号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众人把他救醒后,周进又是一头撞去,继而放声大哭起来,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见众人借钱给自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磕了几个头。再不哭了。
这里“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的讽刺意识的妙处是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