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教案3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下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21 14:56: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840字。

  《阿Q正传(节选)》名师教案设计(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识记有关文体知识。
  2、理解小说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主题的独特风格,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精神胜利法。
  3、了解小说揭示的国民性弱点及社会思想根源,理解作者蕴含在小说中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阿Q正传》是鲁迅对辛亥革命作批判性历史总结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鲁迅解剖“国民性”、塑造不朽的人物典型的最杰出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形象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更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阿Q这样“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不朽典型,深刻地画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国民的灵魂”,无情地解剖了民族根性中共同的弱点(这种弱点的集中表现就是“精神胜利法”),从而极大地震撼了民族的良知。
  教学方法 自读研读法、 导读法、 说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语】
  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说如果要他编选世界上十部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就有一篇是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由此可见,《阿Q正传》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那么,《阿Q正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阿Q又是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阿Q正传》。
  一、预习展评
  1、【介绍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取学名为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始用的笔名。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思想的四次转变:a 在日本从医学转为文学;b 从“我以我血溅轩辕(①传说中的黄帝②车)”的慷慨悲歌转为速死的彷徨状态,此时在陈独秀、胡适引导下开始创作小说(辛亥革命失败后);c 五四运动落潮期,《野草》创作于现在,里面的文章都较沉重;d 十月革命后,他的心态开始左倾,倾向于共产党,并参加“左翼”联盟,他否定了前期文学的希望,他相信只有武力可以改变中国面貌,这期间写了大量杂文。尽管鲁迅做过各种事情,但可用两个字来概括“启蒙”,研究鲁迅而成为了一个“鲁学”,对鲁迅的研究在中国近代以来已成为一个显学。
  鲁迅作品集: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神话传说演义”性质的历史小说,如《补天》、《奔月》等)。
  2、【解说题目】
  (1)为什么叫阿Q(周作人解说)
  上面的这个O:代表头。  底下的一捺代表清朝人脑后的辫子。
  将阿Q看作农民是因为我国农民多,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