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3460字。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考情纵览•
卷别 作者及作品 题型、题量 分值 体裁 考查角度
形象 语言 表达
技巧 情感
态度 比较
鉴赏
2020 卷Ⅰ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客观题1
主观题1 3+6 唐诗 √ √ √
卷Ⅱ 王安石《读史》 宋诗 √ √ √ √
卷Ⅲ 陆游《苦笋》 宋诗 √ √ √
2019 卷Ⅰ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 宋诗 √ √ √ √
卷Ⅱ 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 唐诗 √ √
卷Ⅲ 刘禹锡《插田歌(节选)》 唐诗 √ √ √ √ √
2018 卷Ⅰ 李贺《野歌》 唐诗 √ √ √ √
卷Ⅱ 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宋诗 √ √ √
卷Ⅲ 王建《精卫词》 唐诗 √ √ √ √ √
•分析预测•
1.诗歌选材 。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题在选材上一直以唐宋诗为主。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 “冷” “热”兼顾的态势。“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人,如王安石、陆游、陈与义、刘禹锡、李贺。而“冷”一方面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如陆龟蒙、杜荀鹤、王建;另一方面“冷”也指“热”作家的“冷”作品。所以备考时应当全面复习,不要只针对某些作家做押注式复习。
2.题型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题型一直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有时会涉及和要求背诵的诗歌名篇的比较。选择题难度不大,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四个备选项的表述相当于给诗歌的解读提供了突破口,考生可以借助备选项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为后边的主观题解答做了铺垫。
3.读懂诗歌。古代诗歌阅读题,读懂诗歌,是第一步。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明显地体现了这点,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基本内容就是对诗句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评价诗歌的前提。主观题的解答往往也是基于对诗歌内容的充分理解把握而进行的,单纯地套用答题模板很难拿到关键的得分点。
•读文指导•
1.抓显性信息
(1)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标题常蕴含以下信息: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注释
注释,包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注释的内容有:
①提供写作背景,暗示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写作风格;③解释重点词语,暗示诗意内涵或典故含意;④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抓隐性信息
(1)诗句“变”点
诗歌语言往往会是经过“变形”处理的语言,这些“变形”的地方也是理解诗歌的难点。对于一些按照常理难以解释的诗句,需要从以下角度去判断是否做了“变形”,从而理顺诗句内容把握诗歌情感主旨:①注意省略成分;②注意语序倒装;③注意词类活用;④注意互文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