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750字。
绝密★启用前
2021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
语文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不仅要关注经典,还要关注文化仪式、文物等,在多重印证中建构当代价值。德国杨•阿斯曼提出“文化记忆”的概念,将语言交往记忆、对物的记忆以及模仿性记忆融汇于此空间当中。换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投射在经典文本(语言交往记忆)上,还投射在文物(物的记忆)和文化仪式(模仿性记忆)上。
首先,对话经典,建构记忆。经典无疑是走进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途径。以“孝”为例,孔子高度推崇“孝悌”:“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今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更需要多角度思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这是讲人伦标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讲赡养之孝;“恭敬”与“色难”是讲敬慕之孝;“无违”是讲礼仪之孝;“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则是讲继志之孝。所以,《论语》从人伦、赡养、敬慕、礼仪、继志等多个层面,创造了多层次“孝”的概念。只有当我们立足经典文本,对之加以条分缕析,才能由我们普通人理解的“孝”,走向孔子有着丰富伦理内涵的“孝”的概念,进而为继承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孝”提供依据和可能。
其次,参与仪式,体认记忆。美国人类学家大卫•科泽提出,文化仪式如同转换器,一端是社会政治秩序的外部道德约束和类分,另一端是个体行为者的内在情感和想象。孔子早就洞察到“仪式”对育人的重大意义:他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坚持用规范性的、不断重复的“习礼”,达成当时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体认。用孔子的话讲,即“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背后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蕴,这就把价值观念熔铸于“习礼”的行动当中。通过“力行”礼仪,达成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
最后,关注文物,丰富记忆。文物超越了普通物的实用和审美特性,使得原本隐而不显的时间和文化变得清晰可见。无论是玉礼器、青铜器等文物,还是孔府、孔庙等文化遗址,都是承载彼时思想的文化想象,是当代人们丰富文化记忆的重要途径。如曲阜“三孔”遗址,孔庙、孔林、孔府等都是孔子思想及其历史发展的具象化体现,也是体验和感受孔子“诗礼之教”的重要文化场域。如孔庙里有“金声玉振”坊,古人奏乐以击钟(金声)为始,以击磬(玉振)为终,以金声玉振象征孔子对后世的“滋养”,与孔子“礼乐”教化思想正好吻合。又如孔林有“子贡手植楷”石碑,形象地传达了弟子的“继志”之思。看到这些实物,再来读《论语•公冶长》中子贡之言:“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感受必然不同。这些真实的文化物象对丰富当代人的文化记忆无疑独具价值。
(摘编自赵晓霞《由器见道》,《光明日报》2019年10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传统文化投射在经典文本上的较多,投射在文化仪式和文物上的则相对较少。
B. 孔子推崇“孝悌”思想,他从人伦、赡养、敬慕等多个层面阐释了“孝”的丰富内涵。
C. 孔子洞察到“仪式”对育人的作用,坚持以“习礼”达成当时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体认。
D. 文物和文化遗址是承载当时思想的文化想象,也是当代人的文化记忆和重要文化场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基于对杨•阿斯曼“文化记忆”概念的认同,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三条途径。
B. 文章意在从建构记忆、体认记忆、丰富记忆三方面区分经典、仪式、文物的不同功能。
C. 文章多处引用《论语》原文,语句内涵丰富,角度有别,有力地支撑了三个分论点。
D. 文章在论证思路上,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条并列展开论述,总分结构,条理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通过对话经典、参与仪式、关注文物等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目的是在多重印证中建构当代价值。
B. 如果不认真涵咏经典文本,条理清晰地分析其要旨,就很难准确全面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内涵。
C. “习礼”可以使社会政治秩序的外部道德约束和类分转化成个体行为者的内在情感和想象。
D. 到了“金声玉振”坊、“子贡手植楷”等场域中,人们就能直观地感受到孔子的思想及其历史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果问时下最火的营销模式是什么?那么答案必定是“直播带货”。疫情期间,蓄力已久的直播经济更迎来爆发式增长。央视名嘴与“口红一哥”跨界合作,两个晚上就为湖北带货超亿元;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迎来直播首秀,化身推销员与网友互动;各级干部、农学院士出镜,不仅帮老乡打广告,也带动了扶贫产业发展……各方面的热情参与,让直播带货成为“宅经济”中一道亮眼风景。
直播带货改变了传统网络购物的模式,一方面是来自带货者自身的流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