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7650字。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善用、辨识媒介信息》课文详解及教学设计案例
一、单元目标
1. 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2. 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 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
4. 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二、编写意图
本单元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的能力,提高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的思想内涵,培养求真求实的态度。”同时,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
(1)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掌握利用不同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运用多种媒介展开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真实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
(3)关注当代网络文络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辩证分析网络对语言、文学的影响,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4)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手段。
这些内容包括“了解”“辨析”两条学习主线,密切贴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生活,并在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中暗含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本单元内容设计的基本依据。
本单元围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展开设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种传播媒介相融合的信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和进行各种决策等都需要借助媒介,而且是多种媒介。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特点。与“媒介”“传播”有关的知识、理论相当丰富,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主要聚焦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试图在真实的情境与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本单元包含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学习活动为“认识多媒介”,该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让学生通过亲身调查、访谈,了解周围人获取信息的习惯,从而归纳不同媒介的特点。这里没有让学生直接从书本中获取媒介的相关知识,而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