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各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
- 资源简介:
约29940字。
2021年 各区期末试题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
【2021 东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开展“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3)题。(共4分)
悠悠六百年,巍巍紫禁城。青砖黄瓦,见证着历史的 ① 桑【甲】雕梁画栋,凝结着文化的精粹。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2020年9月1日,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故宫博物院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 ② 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乙】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禁(jīn) 帖(tiè) B.禁(jìn) 帖(tiè)
C.禁(jīn) 帖(tiě) D.禁(jìn) 帖(tiě)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①苍 ②应 B.①苍 ②映
C.①沧 ②应 D.①沧 ②映
(3)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 【乙】顿号 B.【甲】逗号 【乙】顿号
C.【甲】逗号 【乙】逗号 D.【甲】分号 【乙】逗号
2.学校文学社开展了“苏轼诗词研究”活动。有同学在查找资料时发现,元末明初______(作者)所著《水浒传》中写道:“玉兰执着象板,向前各道个万福,顿开喉咙,唱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其中的《水调歌》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1分)
3.学校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准备做一期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推送,向同学们征集图文资料。阅读同学们的来稿,完成(1)-(4)题。(共8分)
(1)下面是某同学收集的两幅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图片。对这两幅书法作品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2分)
《寒食帖》(局部) 《醉翁亭记》(局部)
A.《寒食帖》的字体属于草书,笔断意连,自由飘逸。
B.《寒食帖》的字体属于行书,疏密得体,行云流水。
C.《醉翁亭记》的字体属于楷书,笔画连绵,稳重遒劲。
D.《醉翁亭记》的字体属于隶书,形体方正,端庄严谨。
(2)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一段文字资料。其中的画线句表达欠妥,请你结合语境,帮助修改。(2分)
苏轼对我国民族文化性格的塑造形成和走向成熟,贡献巨大。苏轼超然旷达的智慧、坚忍不拔的精神为后来的文人学士所倾慕,而他平易近人、随和宽容的为人原则和处世方法也能为平民大众所接受。他既不像世外高人陶渊明,也不像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道学家,而是一个可亲可敬的有思想、有感情的普通人。文人学士能从他身上学到为人原则和处世方法,平民大众也能从他身上汲取到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答:
(3)一位同学搜集眉山三苏祠的对联图片并整理成文字,其中一幅图片有些模糊,他不能确定横线处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宦迹渺难寻,只恃得 ① ,前无古,后无今,器识文章,浩若 ② 行大地;
天心原有属,任凭它千磨百炼, ③ ,沉不浊,父子兄弟,依然风雨共 ④ 。
A.①三杰一门 ②江河 ③扬不清 ④名山
B.①千古英名 ②江河 ③扬不浑 ④名岳
C.①三杰一门 ②江涛 ③扬不浑 ④名山
【2021 西城期末】
一、基础??运用(共16分)
学校开展“走北京,探名胜——探访燕京八景”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从“选景”“命名”“景观”“书法”几个方面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下面几段文字是他们撰写的研究报告,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任务。
【燕京八景之选景艺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八百多年的建都史,yùn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燕京八景”就是其中之一。它得名于金代明昌年间,清乾隆十六年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整个八景,从中央皇城到西、北、东、南的近郊,再延伸到北面雄伟的关塞居庸关,连接了长城内外,与“海内一统”的政治理想相契合。“燕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