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26240字。
上海市长宁区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_________《江城子》
(3)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避用字重复,直接点出登临之所。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金就砺则利(重点字:砺)
(2)纵使相逢应不识 苏轼(重点字:纵)
(3)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重点字:凰)
【点评】《劝学》中的名句辑录: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冬要向北方网友介绍江南的春天,他想借用古人诗句,以下适合他选用的一项是( )。(2分)
A.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C.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D.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所谓知行合一,并非主张知行总是一回事,而是说,知到切身处,知与行就合一了。“知”和“行”本来是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而“知行合一”初听起来则似乎“与常识相融合”②正因为它们是两回事③这差不多已经表明“知”和“行”是两回事④“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这些话才是可解的
A. ②④①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散文的情感王冰
①在散文写作中,情感被无端强调得厉害,甚至有人直接告诉年轻一辈散文写作者,说只要写出了你心中的真情实感就是散文了,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情感人人都有,作家的情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强烈,比别人更为强烈的情感也并不会使一个作家在写作中更加出类拔萃。况且,如果艺术包括文学不是首先以技艺比高下,而是以情感强弱为标准,那么艺术家和一般读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
②在散文写作中,情感当然很重要。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