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0680字。
上海市闵行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句子默写
1.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脚。(杨万里《插秧歌》)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细节描写可以使表达细腻生动,古老的《诗经》里就有很多细节描写,《邶风??静女》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男子等待的焦急,用“____________”来对女子所赠礼物进行外形的细节描写。
二、名著阅读
结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2.下面不符合《乡土中国》原书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亚普罗式文化,靠共同生活来配合人的相互行为;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文化,把感情变化作为生命的主脉。
B.人治和法治不是对立的,两者的区别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C.乡绅赶走抽大烟的小儿子,教训老父亲,处罚大儿子,维护了乡村的礼治秩序,但却破坏了法治秩序,没有明辨是非。
D.文化性的强制常包含教化性的权力,文化对社会新分子的强制是一种教化过程,乡土社会则正是这种靠近教化的社会。
3.下面运用《乡土中国》“血缘与地缘”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某些现象,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南方看不上北方,沿海看不起内地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地缘关系的反映。
B.“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挖洞”,这种判断是用血缘关系来给人定位。
C.在上海生活的“籍贯”是外地的人结成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地缘不是血缘。
D.饭店里几个人吃完饭之后争着付账,正是不想欠对方人情,因为没有血缘关系。
三、选择题
4.课代表贾兰发现自己帮老师放在讲台上的《红楼梦》①___________,不禁大叫起来;走进门的语文老师却②__________,微微一笑:“没有书,我也可以检查你们《葬花吟》的背诵情况。”
A.①不翼而飞 ②不以为然B.①不翼而飞 ②不以为意
C.①不胫而走 ②不以为然D.①不胫而走 ②不以为意
5.以今律古、望文生义,是使用词语、理解词语中的常见现象,下面一段语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这种问题的一项是( )
①曾几何时,我班在校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三名,这个成绩②差强人意,可班主任③不赞一词,没有任何表扬。她说,哪一天你们成了④炙手可热的篮球明星时,我再表扬你们。唉,她又不是不知道,十门课,作业那么多,我们哪有成为篮球明星的时间呢?
A.①B.②C.③D.④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彭新武
①涵养工匠精神,需要共识也需要行动,还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一个关键就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③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进而设世界强的必由之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一个重要方面是把更多的资金转向实体经济,从而走出一条更多依靠集约投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