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2/18 9:30: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070字。

  ★开封前注意保密
  汕尾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全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山水诗作为一种诗歌类型,它的概念至今仍是模糊的,论家众说纷纭。它的概念到底应怎样界定?
  究其实,山水诗主要揭示的应是它所描写的对象和包蕴的内涵,所以应从其所表现的对象或选取的题材上予以界定。因此,我们给山水诗下定义,先要弄清“山水”的特定含义和适应范围,进而把握山水诗的本质特征。
  山水诗作为一种诗歌形态,它是以自然山水为观照和审美对象的。在歌颂自然山水的同时,传达出诗人对山水的主观感受和美学趣味,使物我同一,从而构成一种自然山水无法达到的美的境界。这种美的境界的构成是通过特定山水中纷繁复杂的形象按照不同的时空顺序,经由作者一定的主观构想连缀组合起来,从而形成一幅完整而有层次、色彩鲜明、形态逼真的画面。这里需要细加分辨的是,山水诗表现情绪、构成意境虽也通过“景”的描述,但并非所有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都是山水诗。如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诗人仅仅写景物的纷繁复杂,不特指某一具体的山和水以及相关的景色,因而这样的写景诗与山水诗的写景是截然有别的。由此而言,山水诗的写景与别的写景诗的不同之处乃在于景观是与特定的“山水”血肉相连,其一切景色全都是具体的山与水的体现。
  中国诗歌的分类向来是纷杂的,这当然也表明了诗歌领域的丰富性,在诗的园地上茁长着色彩纷呈的奇花异草;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在不同品类的诗歌界限的分辨上存在着模糊性。如表现自然景物的诗,除了山水田园并举,咏物独成一类之外,似乎就再无别的分类和称谓了。而“写景”往往又只是当成一种表现手法,并不视为一种诗歌类别的标记。因此,对于某些写景诗的归类就出现了似是而非、无所适从的现象,从这种混淆现象中不能不让人发生疑问,是不是所有有景色或山水描写的诗都算山水诗呢?
  我以为尽管有些诗中有山水与自然景色的描写成分,但如果不是把山水景物当成完整的形象,把独立的客体作为审美观照,以使山水景象在诗中呈现主体性、独立性和完整性,而只是把山水成分或自然景观当作表现其他主题的组成或陪衬,只是以客观外物来兴起或负载另外一种情思意绪,即山水景物在诗中失去了它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就不是山水诗了。
  山水诗之所以称为山水诗,是因为它的客观表现对象是自然界的真实山水,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景观。它把自然界里真实而具体的山水作为唯一的审美客体。
  山水诗当然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真实客观的描摹,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蕴含着一定的主观情愫,是审美主体内心世界的反馈与外射。当人们在登临山水,纵目自然景象时,会为金波荡漾、涟漪轻泛的湖光水色所陶醉,也会为蜿蜒奔涌、险峻奇伟的山岳峰峦所激动。于是情从中来,发而为诗为歌。而其他类诗歌中的所谓因景生情,只不过是把景当作内在感情外流的一个出口和形象寄托。
  概而言之,山水诗无须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否则只能使“山水诗”的类型含混不清,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为避免这种混淆,使诗歌分类更科学和准确,我们不妨借鉴中西诗学和绘画上的某些概念与提法,将以自然物为审视对象的诗歌分别称为写景(或风景)诗、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等。
  (摘编自时志明《山水诗,一个不应模糊的概念》)
  材料二:
  说到山水诗的创作,谢灵运的功绩自然不容抹煞。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山水文学从附庸蔚为大国,并在题材上成为一种稳定的、影响深远的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谢灵运之前绝无山水诗可言,更不能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已与玄言彻底决裂了。事实上,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不少山水诗。其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记游性的山水诗,一种是杂糅玄理玄趣的山水诗。
  东晋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那种山水与玄言相杂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五言诗,大多是熔山水、玄言于一炉的作品。这些诗的特点,一方面是“微言剖纤毫”,诗人力求揭示宇宙中那些难以言传的奥秘;另一方面,在“微言剖纤毫”的时候,一些诗人并没有忘记“携笔落云藻”,在诗中摄取大自然的色彩之美,在自然物中注入了人的情味,自有一种生意盎然的大自然情趣,说明“玄言诗人”的作品也不尽是“淡乎寡味”的。其实,山水与玄言杂糅,乃是东晋时期山水诗的主要形态,这种情形与魏晋以来玄风大畅直接相关。更明确地说,我国山水诗在晋宋时期勃兴,终至从附庸蔚为大国,实为魏晋玄风从积极方面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由于玄风弥漫朝野,崇尚自然隐逸的思潮召引人们从市朝走向山林湖海,人们在与大自然的频繁接触中,发现游赏山水是体玄适性的理想方式。既然体玄适性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山水,那么,人们在用诗表现这种领悟的时候,自然要借助山水的形象了。
  (摘编自李文初《论东晋的山水诗》)
  材料三:
  盛唐的山水诗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东晋的山水诗所歌咏的对象不过是半壁河山,主要在东南一隅,没有机会领略广袤中原的风光。他们的山水诗,胸襟、气象、境界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到了盛唐,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为诗人提供了写作山水诗的最好条件。许多诗人在其创作的准备期或旺盛期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被祖国多姿多彩的山水所培育起来的这一代诗人,他们写起山水诗来,论胸襟,论气象,论境界,就远非东晋人所能相比的了。另外,从艺术上看,东晋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缺乏神韵。盛唐山水诗所追求的乃是神似,他们刻画山水,并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身的外化。诗人以物观物,打破了物我界限,达到了物我浑然为一的境界。中国的山水诗到了盛唐,才臻于完美纯熟。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的山水诗》)
  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给山水诗界定概念,首先要弄清山水诗的特定含义和适应范围,在此基础上把握山水诗的本质特征。
  B. 自然山水表现出来的美的境界难以企及山水诗中传达出的人对自然山水物我同一的主观感受和美学趣味。
  C.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是不是山水诗,不是看它繁杂与否,而是看它是否描绘某一具体的山与水及其相关的景色。
  D.相较于盛唐山水诗,东晋山水诗还不完美纯熟,这是因为这些作品山水玄言相杂,诗人力求“微言剖纤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具体分类和称谓都不多,这也体现了诗歌在界限的分辨上存在着模糊性。
  B.山水与玄言相杂的东晋山水诗是这一时期山水诗的重要形态,这与魏晋以来玄风弥漫直接相关。
  C.不仅游赏山水能够帮助人们体玄适性,而且山水形象又能帮助人们用诗的方式来表现这种领悟。
  D.只有把“写景”作为一种诗歌类别的标记,才能让一些写景诗歌归类明确,从而避免混淆不清。
  3.根据材料二的相关内容,下列不是东晋山水诗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
  A.记游性   B.玄理性   C.稳定性   D.娱情性
  4.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给山水诗下一个标准的定义。(4分)
  5.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浪子归来
  [美国]彼得•哈米尔
  他们一行共六人:三个小伙子、三个姑娘,正动身去佛罗里达州的海滨小城福特•拉达尔度假,他们的纸袋里装着夹心面包和酒,在34街搭上了长途汽车。当纽约城那灰暗阴冷的春天在他们身后悄然隐去的时候,他们渴望着金色的沙滩和滚滚的海潮。
  温葛一开始就坐在公共汽车上。
  车过新泽西时,他们发现车上的温葛像被“定身法”定住似的一动不动。他坐在这帮年轻人面前,风尘仆仆的脸色像张面罩,叫人猜不透他的真实年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