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3270字。
宣城市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言是古代知识分子和正统教育使用的书面语言,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方言的特性,因而也具有了记载数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主要功能。它是与中华民族文明史共存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汉字的作用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用文言记录的历史文献、撰写的文学作品不可计数,只有学习它们,才能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文言所记录的,不仅有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济,还有先贤哲人的人生经验和思想哲理,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
如果我们及早领会了古人“斧斤以时入山林”的采伐规则,便不会过度砍伐树木,造成那么多山岭荒芜,把气候搞得这样糟糕。假如我们读过也理解了“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段话,应当会在对待长者时把他们的尊严看得和他们的生计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对阻塞言路者多么深刻的警醒。在道德重建的今天,中国传统道德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利他主义,“爱民……富民……民为重”的民本思想,“以不贪为宝”的清廉品德,“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的大义凛然态度,“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精神,“君子怀刑”的守法意识”……,这些,即使在今天的一般阅读中,也已经深入人心。可以想见,进入深度阅读后,我们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迪,产生更多的惊喜。
阅读文言文,就是要使我们具有文化自信。当然,遗产是有精华也有糟粕的,古代的未必都适合今天。我们只有真正读懂文典,将历史面貌还原,再加上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辨析、断识,而不是道听途说,更不会受人蛊惑。在这个意义上,文言文阅读作为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必要途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文言文阅读是产生汉语正确语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文言经过数千年的洗涤、锤炼,已经将切合者融入,不切合者抛弃。经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而能流传至今的美文巨制,会更加显现汉语的特点。而现代汉语刚刚历经一个世纪,在根柢未深、修养不佳的人们的口语里、文辞中,常常会受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影响,受市井俚语中不健康部分的侵染,产生出一种杂糅的语言。我们想在运用现代汉语时真正体现出汉语的特点,比如词汇丰富、句短意深、注重韵律、构造灵活等,提高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表达正确、深刻思想的能力,文言会带给我们一些天然的汉语语感。
文言文阅读还是从根本上理解现代汉语的重要条件。汉语是一种词根语,词汇和语义的传衍非常直接,文言中百分之七十的词汇、词义,在现代汉语的构词法里都能找到。在书面语里,文言单音词的构词能量有时会比口语词更高。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典故、成语,成为使用汉语时可以撷取的丰富宝库。如果我们对文言一无所知,是很难深入理解现代汉语的。学习文言与学习现代汉语,在积累词汇、理解意义、体验文化、形成语感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摘编自王宁《在阅读中走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言因具有记载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功能,所以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方言的特性。
B.文言所记录的人生经验、哲理思想、民族智慧等在今天的一般阅读中,也已经深入人心。
C.文言文阅读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必要途径,坚持就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D.文言单音词的构词能量有时会比口语词更高,因而在语言运用上更加具有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引用古代名言典论,是为了论说深度理解中华民族世代的智慧才能给人启迪。
B.文章从鉴古知今等历史角度和理解现代汉语等现实角度论证了学习文言的意义。
C.文章在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文章从树立文化自信和还原历史面貌等角度,分析了阅读文言、读懂文典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古代书面语言使用的文言,在当今培养汉语语感方面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B.阅读以文言为载体的古代典籍,是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
C.阅读文言文可以纠正现代汉语受其他语种及语言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杂糅现象。
D.文言具有“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功能,与中华民族文明吏共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孙震(《中国青年报》记者):“网红”为什么受欢迎?
朱红文(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化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需要学习知识、技能及社会规范等,他们去学习或者模仿别人的行为是正常的。在学习过程中的“示范”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继承机制。道理上讲,我们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