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6
- 资源简介:
约8330字。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张馨元
葫芦岛市初中语文学科鲁杰团队成员
教材分析
本文选入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体裁为传记。本文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散文、小说、诗歌转换为传记文学这一新的样式,既有写人记事文章的影子,又有传记特有的文学风貌,从写作题材和体裁方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本文所描绘的科学探险情景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之外,所歌颂的科学探险精神也超越了学生日常的思想认知。同时,作为国外名家的作品,本文又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可以说对学生的阅读视野、生活阅历、情感世界都是一种有益的拓展、丰富和补充。因此,本文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既承接了学生之前的阅读习惯,便于阅读经验的迁移,又打开了一扇新的体验之窗,便于阅读能力的发展。本文适合作为阅读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浏览阅读方式的训练。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浏览日益成为重要且实用的阅读策略,掌握浏览的技巧和方法,是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浏览阅读本文,既能够提高整体感知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对内容的有效整合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为本单元中后面几篇文章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叙事作品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但对本文涉及的内容相对陌生,较少接触传记作品,以及对篇幅较长的作品存在畏难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与作品的隔离。此外,七年级学生不仅缺少浏览阅读经验,而且在梳理思路、品析细节、探究主题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完善、不充分、不深入的问题,容易造成对本文概念化、程式化的理解,阅读速度和质量都有待提升。
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藏着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充分尊重这种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在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模式
本节课教学采用“总分合式”教学模式:激情引趣,创设情境——自主感知,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交流心得——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此模式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因此,将各种方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逐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讨论中分析、理解、感悟作者的写作成功之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会默读速读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梳理故事发生的整个经过和结果。
⑵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探险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2.难点
体会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情境
教师导语: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是叩访南极。”这虽然美丽神奇却变化莫测乃至冷酷的南极,回绝着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却在1912年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