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复习学案: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25 9:45: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590字。

  考点三 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核,因为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最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间接地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一轮复习中要足够重视。
  一、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相关知识|
  判断句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的时候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方法思路|
  ★辨别判断句“3法”
  |对点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 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公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
  (2)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
  解析:(1)句中的“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是用“……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2)句中的“实为海内之俊”是用“为”表判断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