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案(3份)
- 资源简介:
约7920+10410+9190字。
第一篇 论述类文本阅读——稳拿9分必须掌握的三个热点
热点1:信息获取—— 理解文本 信息筛选准全透
(2020•全国卷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3分)
①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②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质疑。③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④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⑤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⑥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第①②句提出本文论点“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质疑”。第③句表明态度: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第④⑤⑥句分别指出这种反思的意义,第④句指出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第⑤⑥句指出这种质疑和反思会引导美术史家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
热点2:信息整理—— 论证分析 理清句段明脉络
(2020•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3分)
①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②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③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④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第①②句指出家庭和谐需要有家庭伦理。
第③④句是对前面两句的论证,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种种伦理规范,在《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
整个段落为下文提出“孝”的观念做铺垫。
①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②《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③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④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⑤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⑥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⑦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⑧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第①句提出本文论点,“孝”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第②③句指出“孝”的重要意义。
第④~⑧句指出“孝”有重要意义的原因。其中第⑥句指出了宗法制社会的特点,第⑦⑧句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下维护社会稳定需要有一套伦理规范。
……
热点3:信息推断—— 信息转化 合乎逻辑与事实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3分)
①《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②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本段简述《古文观止》,点明其备受读者喜欢。
①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②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③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④《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⑤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⑥这种主张是进步的。⑦《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本段点明《古文观止》受读者喜欢的第一个原因: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第②~④句以《文选》为例指出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主要选骈文。
第⑤~⑦句指出《古文观止》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进步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