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导学案4
- 资源简介:
约4440字。
《声声慢》参赛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课前学习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1) 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 忧愁悲哀的样子。
(2)乍暖还寒时候 乍: 读zhà,初,刚。这里指写深秋忽冷忽暖的多变气候。
(3)最难将息 将息: 调养,静息。
(4)有谁堪摘 堪:能够。意思是没有人能有摘花的兴致。
(5)怎生得黑 得:捱得到。怎样挨得到天黑呢。
(6)梧桐更兼细雨 更兼:更加上,更夹杂着。意为细雨打在梧桐上。
(7)怎一个愁字了得 了: 概括。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
2.查阅资料,填空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 婉约 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
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蓄深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 《菩萨蛮》 《武陵春》 、《声声慢》等。
《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作者也因此被誉为 婉约派正宗 词人。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 南唐后主李煜 和 南宋时期的李清照 。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 辛弃疾(字幼安) 并称为“济南二安”。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词作有《漱玉词》。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内容多是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内容多是怀旧悼亡,反映战乱痛苦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表现思夫、思国、思乡,词风凄婉哀怨。
课堂探究
思考一:1、《声声慢》创设凄凉意境,传达愁苦感情出奇美妙,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最突出的手法有两点,请把它概括出来,并举出具体例句。
答:(1)借叠字的运用,直接渲染凄凉心境。(直接抒情)例句:“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借情境意象的铺叙,间接表现悲苦心情。(间接抒情)例句:①借铺叙情境抒情的:“寻寻觅觅”、“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