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2 17:34: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2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词豪放的词风。
  2.积累和建构品析语言的能力,提升理性思维品质,感受苏轼词中旷达的情感。
  3.知人论世,感受苏东坡“宠辱不惊”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
  课前学习任务
  1、结合苏轼生平经历,简单画出苏轼的“政治人生”轨迹图。
  2、诵读诗歌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听诵读,整体感知诗词内容。
  1、完成表格填写,找出这首怀古词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诗句 特点
  景物
  人物
  2、赏析“古地之景”——炼“字”、析“手法”
  3、赏析“古地之人”——重“对比”
  【学习任务二】深入感悟诗词中的蕴含的情感,知人论世,体悟诗人旷达的人生态度
  1、从抒情的文字思考,这句是消极的情绪抒发还是对自我积极的心理安慰?
  2、看看同时期苏轼写的文字,从其他的诗文中再去品品他到底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情感。
  补充材料: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   选自《前赤壁赋》
  2、《定风波》——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三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学习任务三】结合资料,理解诗人的文化构成对其人生态度和词风的影响。
  补充资料:
  纵观苏轼一生思想比较复杂,儒、释、道兼而有之,儒家的仁政爱民理想和《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观点,是他积极用世,提出一些改革主张的思想动力;苏轼十分喜爱《庄子》,晚年又受到佛学的影响,在他头脑中还有老庄的清净无为、超然物外和佛家的身心皆空、与世无争的思想。这些思想就这样既矛盾而又统一的存在于苏轼的身上。
  ——《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 翟晴,《山东大学》2010
  苏轼深受《庄子》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从很多方面表现出与《庄子》近似的自然观和生命观。苏轼继承了《庄子》的生命即自然,自然即生命的思想,在苏轼看来,人的生命就应该从最自然的本真的情感出发,不应该有丝毫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