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1/1 8:59: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50字。

  《红烛》参赛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大致掌握新诗章节方面的形式特征。
  2.认识诗歌抒情达意需要借助具体形象,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一、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          ,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         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               ,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早年参加         ,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            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            ”“           ”“            ”。
  2.创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二、朗读指导
  1.吟咏提示
  通过吟咏诵读寻找准确表达作品情感和自己阅读感受的声音形式,在诗歌鉴赏中十分重要。请说说吟诵这首诗歌要注意哪些要领?吟咏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节奏停顿、重音轻音、抑扬顿挫、语气语调等,比如:
  红烛啊!(语调深沉,饱满,上扬)
  不误,不误!(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
  既制了,便烧着!(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
  烧吧!烧吧!(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
  烧沸/世人的血——(“血”字拉长音)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语气坚定而有力)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
  2.吟诵比拼
  (1)小组互相讨论,在书上标记,互相听读。
  (2)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其他同学互相评议。
  三、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从诗歌题材的特点来看,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这种诗有什么特点?
  (2)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