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邓州市2020届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8530字。
邓州市2020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劲爆/劲头 脖颈/引颈受戮 鱼目混珠/混为一谈
B. 挎包/跨栏 箴言/三缄其口 峥嵘岁月/铁骨铮铮
C. 逶迤/推诿 褒贬/针砭时弊 曲高和寡/和颜悦色
D. 陨落/殒命 弹劾/言简意赅 冠冕堂皇/冠状病毒
【答案】C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详 敞篷车 进退唯谷 悬梁刺股
B. 燥热 暴粗口 声名鹊起 张慌失措
C. 秘诀 通讯网 纲举目张 度日如年
D. 苍穹 万户候 春华秋实 格物致知
【答案】C
3.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3)白居易《卖炭翁》一诗中表现卖炭老人艰难处境和细微复杂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是古人常用的写作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李贺《雁门太守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平和。(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1). 念天地之悠悠 (2). 望其旗靡 (3). 可怜身上衣正单 (4). 心忧炭贱愿天寒 (5). 角声满天秋色里 (6). 塞上燕脂凝夜紫 (7). 阡陌交通 (8). 鸡犬相闻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从以下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述人物受到点化后柳暗花明的情节。
①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西游记》)
②第四十七回:扑天雕双修生死书,宋公明一打祝家庄(《水浒传》)
【答案】答案示例:①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了悟空,在前行途中。因唐僧责怪悟空打死强盗,悟空负气离开。唐僧在路上遇到观音菩萨,变成了老母。观音菩萨给了唐僧衣帽,并且传授给他可制服悟空的紧箍咒。悟空回来后,穿上衣帽,金箍儿就戴到了悟空的头上。悟空,就顺服地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
②时迁被祝家庄的人捉去,宋江率人下山解救。派石秀,杨林去探庄。石秀遇到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的走法,松江等人迷了盘陀路。石秀赶来说明遇见白杨树转弯的道理以及点明烛灯为号的秘密。花荣射灭烛灯,众人这才逃出去。
5. 读什么书和成什么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下而经典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内容,谈谈它给你的成长,曾带来怎样的人生启迪?
《论语》 《格列佛游记》 《鲁滨逊漂流记》
【答案】答案示例:①《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②《格列佛游记》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大人国”的一次次经历让我明白:成功就是永不畏惧,追求梦想,战胜自己。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战胜了自己,就能顶住外来的压力。成就自己,活得成功。
③《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生活28年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挫折等,都不能被吓到,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挑战自我,就可以做出超出自己想象的事情来。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
B. “未尝识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易》《诗》《书》《礼》《春秋》。“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是对对方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D.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考期多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乡试取中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中了举人,不仅可参加全国性会试,即使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做官资格。
【答案】A
7.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我们没有理由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登上山巅,眺望壮丽的山川,留存美丽的风景;我们细数历史,仰望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心灵的净化;我们畅想前景,__________。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答案】(1)在“我们没有理由”后加“不”。
(2)示例:展望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今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显示,本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已结束。审核初步认定共有234部作品符合参评条件,其中不乏知名作家作品。冯骧才《单简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