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1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语文测试试题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2/6 20:10: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000字。

  2020年重庆一中高2021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理论上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或者给生活带来困扰,符合顺口好记易写等基本的标准,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使用。不过在现实中,孩子的姓名都承载着家长的期待和祝愿,也体现了家长的文化思考。因此,在更广的范围内,姓名必然会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乃至形成一种普遍的定势。
  在之前的传统观念里,孩子的名字往往追求与所谓“五行”互补。而在某一个年龄段中,名叫“建国”“爱华”“援朝”“建军”的人会特别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言情小说、偶像剧以及之后的网络小说为代表性载体的流行文化逐渐风行。这些作品中,宇轩、诗涵、欣怡等人物姓名,诉之于内在含义,更加追求字眼本身的文雅和美感,在一片“伟”“丽”“红”中,自然有令人耳目一新之感。当深受这种文化影响的一代为人父母后,给下一代起名时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当然,起名之事纯属各个家庭的“内政”。不过,这种现象本身及其所引发的调侃,却足以说明,尽管在字眼上显得更为“讲究”和“洋气”,但引发这一风潮的毕竟只是浅层次的流行文化。它虽然具备很强的浸润能力,也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审美启蒙的作用,但却存在内涵欠缺等问题。
  在这种文化引发的跟风效应下,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家长在起名时的初衷是追求个性化特征,摆脱过去的“俗套”,并尽力展现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但因为影响他们思想情趣的来源相对单一,加上这种文化本身也流于浅薄,群起效仿后就不免形成了新的俗套。
  无论起什么样的名字,本不存在什么是非之辩,也不涉及所谓“土洋”或者“优劣”。不过,多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去浸润浸润,一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二来用一个既响亮好听又不落俗套的名字作为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倒是两桩美事。
  (摘编自 杨京《给孩子起名何必像拍“偶像剧”》)
  材料二:姓名的流变史,也是一部沉甸甸的社会发展史。魏晋以前单名通行,南北朝时单双名平分秋色;大家族逐渐收缩成小家庭后,“某” 字辈几近消亡;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后,孟仲叔季式的姓名关联也没了;到今天,单名见得少了,双名通行了,甚至三字名迭出,可能也是因为前人把能用的名字都用了。人名,无疑是时代的镜子,看名字猜辈分,往往能猜中大半。今天的年轻父母,已很少垂爱“莲”“娟’等字,但他们很可能给孩子取个英文名叫Lily (百合花)或Rose (玫瑰)。回看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一个名字,就可能凝练着一种时代气质。曾有学者翻阅人口普查资料时发现,一位出生于1977年7月的女孩叫“囊萤”,这样的命名,就很有回归知识、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50后“抗美”“超英”“爱华”扎堆; 60后、70后“红卫”“伟红”常见; 80 后诞生了无数“ABB”;而90后的父母在港台文化冲刷下不自觉拥抱“子豪”“嘉昕”等。
  生养孩子不易,命名权可不是比黄金还珍贵吗?《诗经》 早已检索,《史记》 也已参看,能征求的意见也都征求了,这个过程,可不比十月怀胎轻松。可是,苦思冥想,怕还是挡不住大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据报道,2010年后的男孩,子轩、雨泽、宇轩遍地,女孩则多有子涵、雨涵、欣怡。这些重名,再次说明审美是时代雾气下的露珠。有网友因此调侃, 50年后的场景怕会是:“子萱大妈,去跳舞啦”“子璇大妈好巧啊,你也来啦”“子旋大哥, 您老也来凑热闹啦”。
  (摘编自何鼎鼎《在姓名中辨认时代的脉动》)
  材料三: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的稳定起点。首先在于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关键基础,而这个基础的起点是姓氏,因为姓氏是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在现代国家,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姓氏也是一种法律制度。子女的姓氏不是父母无拘无束自由选择的,而是受到宪法和法律的规制。以往多数国家都在婚姻法中规定“一家一姓”原则,旨在保障家庭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到了20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国家不再强制要求妻改夫姓,子女随母姓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稳定起点的另一层含义在于,一个新生儿不仅需要家庭的呵护,也需要宪法保护其人格尊严。姓名是人格的一部分,姓名体现的人格尊严不在于姓名有多么高雅、独特或者响亮,而在于稳定。对于一个新生儿而言,最重要、最基本的人格尊严莫过于随父姓或随母姓,登记于这个家庭的户籍本中,在法律上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一个新生儿需要有一个安定、稳固的起点,才能自由发展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随父母姓氏正是这个起点。
  与姓氏不同,宪法对于名字没有强制性要求,父母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子女的名字。当然,自由并不等于无拘无束,因为每个儿童都需要获得正常的名字,作为其人格自由发展的稳定起点。汉字博大精深,用规范汉字取名足以容纳父母的意愿和情感。.
  (摘编自刘志鑫《称姓取名,不只是私事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姓名作为一个人的代号,只要不给生活带来困扰,任何汉字都可以自由地使用到姓名之中。B.姓名的流变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所以姓名必然反映某方面的时代特征甚至形成普遍定势。C.姓氏过去是标示家族血缘的文字符号,如今它作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法律制度。D.出生姓名是人格尊严的稳定起点,新生儿不仅需要家庭呵护,也需要宪法保护其人格尊严。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盂仲叔季”等传统文化式取名,与宇轩、诗涵等流行文化式取名比,前者更有文化,后者更洋气。
  B.重名现象,并不是否定父母给孩子取名时追求个性化的初衷,而是凸显了时代审美对个体的影响。
  C.新生儿如果不能随父母姓氏,不能有正常的名字,那么就会影响他自由发展成为一个有尊严的人。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一代人为孩子取名,但两文作者对其感情倾向并不一致。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农耕时代,农民们取的名字常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有关,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水生”“根发”等。
  B.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名字或许取自《孟子》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气恢宏,寓意深远。
  C.以南宋历史为背景的《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和杨康这两个名字,寄寓“靖康耻,犹未雪”之意。
  D.改革开放初期,“ 富起来”是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于是“帮富”“永旺”等名字比较受人青睐。
  4.材料二的论证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4 分)
  5.假如你是家长,给孩子取名时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微博橙子辅导
  我们的骄傲
  叶圣陶
  我们四个四十五以上的人一路走着,谈着幼年同学时候的情形:某先生上理科,开头讲油菜,那十字形的小黄花的观察引起了大家对自然界的惊奇;某先生教体操,说明开步走必须用力在脚尖上,大家听了,连平时走路也是一步一踢的了;为了偷看《红楼梦》一类的小说,大家把学校发的蜡烛省下来,息灯铃后,就点起来,几个人围在一起看,偶尔听到老鼠的响动,以为黄先生查寝室来了,急忙吹灭了蜡烛,伏在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