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万岁》导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5960字。
选择性必修长征胜利万岁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线索,分析人物及叙事场景,探究其中的艺术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对于长征胜利所产生的自豪、喜悦之情。
二、学法指导
1.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艺术手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三、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杨成武(别名:杨能俊,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中共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29年参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等荣誉。杨成武同志1928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是我军的著名将领。革命战争年代,他智勇双全,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建国以后,他长期担任我军高级领导职务,历任副总参谋长、常务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军委办公会议成员、军委副秘书长、代总参谋长、军委常委等职,为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保卫我国领土、领空、领海安全,为加强总参谋部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背景资料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3.文题解读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