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2730字。
《夜归鹿门歌》教学设计
西安高新第三中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
2、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3、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运用单元重点赏析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紧扣高考诗歌鉴赏要点掌握“炼字型”答题技巧 。
【鉴赏方法】: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探究学习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音频朗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离骚》、汉乐府到南北朝民歌最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唐代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有位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其中这样几句“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从诗中“欲渡无舟楫”可以看出他有积极用世之心却遭遇失意,由于机缘巧合他最终成为盛唐时期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这个人就是孟浩然。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夜归鹿门歌》。
二、自主学习: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请查阅资料或者结合你所知道实际情况分析说明。
(1)隐逸缘由:
①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②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③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④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2)两种处世观点: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积极入仕)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消极出仕)
总结:对于该不该归隐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古人做出怎样的抉择,都没有对错,忠情于自己既定的人生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2、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简历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一 盛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成就 著有《孟浩然集》
名篇有《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评价 其诗风质朴明快,清新自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