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一中2004年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测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德市一中<br>
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r>
高 一 语 文<br>
命题人:邓传辉<br>
[注]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客观选择题,共28分;第Ⅱ卷为主观表达题,共72分。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卷上。考试时间为120分钟。<br>
<br>
第Ⅰ卷(28分)<br>
一、(12分,每小题2分)<br>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组是<br>
A.亵(xiè)渎 熨(yùn)帖 遏(è)制 拜谒(jié)<br>
B.蜿(wān)蜒 横亘(gèn) 坍圮(tān ) 诅(zǔ)咒<br>
C.濒(bīn)临 迥(jiǒng)异 佛龛(kān) 邂(xiè)逅<br>
D.祈祷(dǎo) 静谧(mì) 恪(kè)守 雾霭(ǎi)<br>
2.下列各组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r>
A.苍凉 历尽苍桑 竞相 穷形尽相<br>
B.招聘 游目骋怀 渺茫 虚无缥缈<br>
C.佝偻 衣衫褴褛 同侪 和衷共济<br>
D.青睐 明眸善睐 辽阔 寥廓江天<br>
3.下列各组短语或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r>
A.悠长的雨巷(悠闲地生长)沿着你荒凉的额攀援上升(抓住东西往上爬)<br>
B.接踵而至(脚尖)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细瘦的影子)<br>
C.山如眉黛(青黑色的颜料) 红硕(大)<br>
D.有袅娜地开着的(有力的样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不平凡,不寻常)<br>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br>
① 大家知道,在我们的民族尚未____自己命运的情况下,单靠兴学显然难以图强。<br>
②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 在未来的沼泽。<br>
③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 。<br>
<br>
A.掌握 消失 祈求<br>
B.掌握 消逝 祈求<br>
C.把握 消失 乞求<br>
D.把握 消逝 乞求<br>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br>
A、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br>
B、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br>
C、味道是最说不清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br>
D、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br>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r>
A、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坚忍不拔、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br>
B、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br>
C、波谰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各族青年展示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大的舞台。<br>
D、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