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1/17 11:14: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060字。

  黑龙江省绥化一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在新时代,我们要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准则和必由之路,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全过程。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论,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有所保留,有所抛弃,有所转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前提是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这种评判不能仅仅凭感觉、凭主观情感,而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形成科学的评判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传承和弘扬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协调、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滋养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不少相关文化产品还缺乏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互动性差,缺少趣味和韵味。随着数字技术及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文化的生产方式、储存方式、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播方式、体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转化,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人们在形象化、互动化的感知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出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将其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等。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还要弘扬中华民族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旨归,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守基本思想元素,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大胆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通过转化吸收、吐故纳新、博采众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摘选自夏建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推动其现代转型。
  B.科学评判传统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前提。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的一个原因是其呈现方式与体验方式过于单一。
  D.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文化具有时代性为立论前提,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问题。
  B.文章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准则和方法。
  C.文章阐发了作为评判传统文化重要标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D.文章在论述对待传统文化要弘扬包容精神时,关照了时代发展,关照了理论与现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评判传统文化应有科学标准,如果仅凭感觉、主观情感评判,就会做出错误评判。
  B.注重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就能让其“活”起来。
  C.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生产生活,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D.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创新发展的原因是缺乏文化交流,不能吸纳国外的文化成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向中亚、中东和欧洲、东南亚、非洲输出自身的优势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管理模式,最后取得世界市场与国际合作优势,实现全方位的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很多战略伙伴的优势资源,为我国健康可持续化快速发展提供沃土。
  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化”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