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1/14 11:03: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910字。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戏剧家,关汉卿所受的创作理论和创作习惯限制远没有莎士比亚大。那时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是“三一律”原则,然而在遵循情节线索这点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却是做到了巧合般的相似,他们的悲剧故事,时间跨度上都比较长,而且频繁转换地点,  一起违反了“三一律”原则。当然,对于中国戏剧作者来说,根本不存在“三一律”的束缚,所以关汉卿在创作中,天马行空地随意驰骋,并不稀奇。而身居英国的莎士比亚,敢于违抗传统戏剧创作条例,则完全可以说是胆识过人了。正因为如此,莎翁的戏剧创作方法,才受到了风靡一时的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不屑和批评。
  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采取了小高潮铺陈带动大高潮的手法,冲突非常集中。例如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发毒誓向老天申冤,并在她死后,诅咒一一兑现一段,和莎士比亚《麦克白》中,麦克白在妻子的教唆下,刺杀国王夺取王位一段,都是将冲突集中在戏剧中段,从而把剧情推向顶点的。
  关于悲剧的结局,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则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关汉卿的戏剧结局是冤案得以昭雪,如《窦娥冤》,恶人得到惩罚;如《鲁斋郎》,英雄最终胜利。这样的大团圆式结局,既是为了迎合那时期中国普通看戏百姓的口味和接受能力,也是为了宣扬一种善恶皆有报应的正统儒家思想,符合当权者的要求。莎士比亚的悲剧结局,全以英雄人物的死亡为结束。《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王子死了,而挪威王子率领大军到来,恢复了国家的秩序;《李尔王》中李尔王死了,他的忠臣们重整国家。这是因为那时的文艺复兴先驱者认为,悲剧必须有灾难性的结局,而主人公之死就是最大的灾难,而且还要他们死得其所,他们的生命消逝了,但是让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磨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节选自《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1.下列关于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
  A.同为戏剧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理论上没有因受地域的制约而不同,他们都违反了“三一律”原则。
  B.“小高潮铺陈带动大高潮”的方式,是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共同采用的手法,冲突非常集中。
  C.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悲剧结局上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手法,一个是让英雄最终胜利,一个是以英雄的死亡为结束。
  D.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的做法是一致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解析:C项,分析理解有误。不能认为是截然不同的手法,“英雄最终胜利”仅是《鲁斋郎》的结局,并不是关汉卿的戏剧都如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D )
  A.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方法,先后受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轻视批评,是因为他违抗了传统的戏剧创作条例。
  B.关汉卿的悲剧是以大团圆式结局,其原因之一与当时社会所宣扬的正统儒家思想有关,善恶报应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C.在文艺复兴先驱者眼中,莎士比亚戏剧中悲剧主人公的死,死得有价值与有意义,他们让民众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D.关汉卿的戏剧人物脸谱化,正面人物一身正气,反面人物狡猾奸诈,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B )
  A.作为戏剧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比如对 “三一律原则”和戏剧冲突的处理。
  B.同样是悲剧,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像恶人得到惩处等;而外国人喜欢灾难性的结局,像英雄人物死亡等。
  C.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不同于关汉卿戏剧中主次人物的重辅设置特点。
  D.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比较丰满和富有多面性,他们身上也有性格的缺陷,比如优柔寡断、有野心,这样更显得鲜活真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曹禺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