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1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秋 水<br>
教学目标<br>
一、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br>
二、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br>
三、背诵全文。<br>
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读书习惯 。 <br>
教学设想<br>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主张一种“以读代讲”教学方法,它由“自读——范读——研读——听读——背读”组成,本课就按这一思路进行教学。<br>
教学时数:一课时 <br>
一、 导入: <br>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br>
二、检查学生自读情况,点名朗读课文。<br>
三、教师范读。 <br>
四、研读课文。<br>
(一)学生质疑,课堂讨论,教师点拨。 <br>
梳理语言知识: <br>
1.古今异义 <br>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br>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br>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转通某种学问的人。<br>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br>
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br>
2.词性活用 <br>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br>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br>
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 <br>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词,以…. <br>
3.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