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7
- 资源简介:
约4400字。
《柳永词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下,人们一方面对春节联欢晚会说三道四,有时甚至义愤填膺;另一方面,对各种评论,包括质疑、指责等等,却不比从前那么敏感了。
B.李克强总理在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个国 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滨逊’。”
C.翻检历史,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轨迹:艰难创业时往往背负使命感和危机感,不怕筚路蓝缕;一旦天下无事、承平日久往往会疏于律己,贪图奢华。
D.势不可挡的春节返乡大潮也带来了其他思索,那就是,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致使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
解析 A.义愤填膺: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 产生的愤怒,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B.离群索居: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C.筚路蓝缕: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D.背井离乡:离开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答案 A
2 .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霜雪:比喻,用白色的霜雪比喻卷起的浪涛,以静写动。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
凤池:借代,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C.留恋处,兰舟催发
兰舟:借代。兰舟是木兰木做的船,对船的美称,这里代指舟子。
D.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清秋节:借代,用凄清的秋代指中秋节。
解析 D项,“清秋节”不含修辞,就是指凄清的秋季。
答案 D
3 .下面对词句的品评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此乃千古写景丽句。先总说湖外有湖,山外有山,湖山清丽可嘉,再具体描绘“桂子”对应“重湖”,“荷花”对应“叠 ”,此先点后染之话也。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三句展太平盛世、百姓安乐之景,其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用了互文手法,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弄晴泛夜”,极言百姓生活富足,不分昼夜,歌舞升平。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骤雨刚歇,秋蝉长鸣、长亭晚照、悲凉、凄清。这是典型的哀景写哀情手法。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句在整首词中属虚写,因为这是想象。“酒醒何处”写离别之苦,而后用想象中的“杨柳”“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气氛,来烘托这离别之苦。
解析 A项,“桂子”应对应“叠 ”“荷花”应对应“重湖”。
答案 A
4 .词的诵读不要读断,也就是不要把意思相连的词语读开,这是对词的诵读节奏的基本要求。下列词句,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C.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D.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