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古诗鉴赏群诗通练(5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0/10 14:40: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二古诗鉴赏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五示儿家教含解析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二古诗鉴赏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一政治讽喻含解析.docx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二古诗鉴赏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二隐逸情怀含解析.docx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二古诗鉴赏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三闺怨宫思含解析.docx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二古诗鉴赏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四生死悼亡含解析.docx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突破专题二古诗鉴赏群诗通练Ⅰ群诗通练五示儿家教含解析.docx

  群诗通练二 隐逸情怀
  主题解说  从孔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中国历代浪漫的诗人们在这种出世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崇拜隐士、崇拜自然、追求与自然山水合一的思想境界,隐逸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精神追求。而归隐者对噪乱尘世的回避,对人间种种羁绊的逃脱,加上独自归隐的孤独,影响了他们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特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阙题①
  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②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①阙题: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②每:每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由白云尽”句云路并写,表明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而来,又随着流水而去,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2.诗人善于从感官角度表现景物特点,尤其写水的句子堪称精妙。请结合诗歌颔联对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秋山中作①
  王 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②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③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  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那时的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
  ……
  群诗通练四 生死悼亡
  主题解说  悼亡诗,即生者祭奠、悼念死者的诗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悼亡诗是悼念亡妻的;从宽泛的角度来讲,也可以是悼念家人或朋友的。悼亡诗一如哀祭文,在古时专指悼念亡妻,它往往以爱情为经,以死亡为纬,在表现生与死这两种生命的极端情感时,出语低沉哀怨,情感真挚动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哭刘蕡①
  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②,何曾宋玉解招魂③。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④。
  注  ①刘蕡(fén):李商隐的友人。②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ěi),表示哀悼的文体。③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④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寓意刘蕡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有一种急风骤雨式的气氛。
  B.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因阻隔而引起的深长思念,又烘托出悲怆凄凉的气氛。
  C.尾联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刘蕡的由衷钦仰,因而不敢自居于刘蕡同列,只能痛哭于寝门之外。
  D.这首哭吊朋友的诗,其意义远超一般友谊的范围,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
  2.本诗颈联“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两句手法多样,表意深切,请加以赏析。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遣悲怀①
  元 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
  群诗通练一 政治讽喻
  主题解说  讽喻诗主要是借社会现实来表达讽谏之意,因而对社会现实的呈现是诗歌的重要内容。从这类诗的内容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刻画人物形象;二是记述某个事件;三是描述某种现状。讽喻诗多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以达到劝谏的目的,诗中的情理一般不是藏而不露的,而是在诗中有明确揭示的。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放言五首•其一①
  白居易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②能诈圣,可知宁子③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④兼照乘⑤,可怜光彩亦何殊。
  注  ①这是唐宪宗元和十年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②臧生:臧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但时人谓之圣。③宁子:宁武子,国家有道则进用其智能、无道则佯愚以全身的政治家典型。④燔柴,语意为大火。⑤照乘,指明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B.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诗人认为臧生与宁子性质相同,都是在表面上的作伪。
  C.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萤虫露水,只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
  D.这首诗就社会人生真伪的辨别议论说理,全诗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
  2.尾联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河湟①
  杜 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③,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  ①河湟:吐蕃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宪宗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猝然而逝。诗人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入侵。②元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