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ppt6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选修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2.69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0/10 11:40:4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36张,学案约3680字。

  都江堰
  [开卷有益]
  石 犀
  岑 参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
  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注】 石犀:石刻的犀牛。古代迷信,以为置于岸边可镇压水怪。荡潏:水动荡涌出貌。为鱼:喻遭受灾殃。邑居:里邑住宅。伯禹:夏禹。
  【内容赏析】
  李太守是指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岑参写这首诗是赞美李冰的,他在担任蜀郡太守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成都平原,这项工程至今依然绽放着光彩。诗歌的最后两句意思是:现在才知道李太守治水的功绩,就连当年的大禹也无法与他相比。
  [识作者]
  文化的行吟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年生,当代散文作家、艺术理论家。浙江余姚人。著有学术专著《中国戏剧史述》《戏剧理论史稿》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其中《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探背景]
  都江堰,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称为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000年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余秋雨到四川青城山时不期然与都江堰相遇,被其深深地震撼了,于是写下了这篇散文名作。
  [巧识文]
  文化散文
  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由一批从事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写作,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的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或“散文创作上的‘理性干预’”,从文化视角来关照表现对象,但与历史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学风格上往往表现出理性的凝重与诗意的激情以及浑然一体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