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练习题(2份)
- 资源简介:
约2260+6930字。
第二单元 第三课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
A.社稷(谷神) 变置(立) 得乎丘民(山丘上的百姓)
B.汤放(释放)桀 残贼(害) 就(接近,趋向)下
C.走圹(原野) 其何能淑(善) 载胥及溺(过分)
D.孰(谁)与之 荐(推荐)人 践(登上)位
【解析】 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
2.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作七十列传。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 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B )
A.得天下有道。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解析】 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
4.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D )
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求,尔何如?
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解析】 两个“尔”都当“这样”讲。
5.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袖诗求见,意思是袖藏诗文请求拜见。袖
……
第二单元 第三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
A.水溢(yì) 弑其君(shì)
汤放桀(jué) 粢盛(zì chénɡ)
B.弑君(shì) 走圹(kuànɡ)
驱爵(què) 鹯(zhān)
C.溺(nì) 所恶(è)
践(jiàn) 相尧(xiànɡ)
D.篡(zuàn) 朝觐(zhāo jìn)
讴歌(ōu) 讼狱(sònɡ)
【解析】 A桀:jié,粢:zī;C恶:wù;D篡:cuàn,朝:ch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此之谓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B.以行与事示之者尧以天下与舜
C.于传有之苟不志于仁 D.使之主事而事治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
【解析】 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连词“和”/动词“给予”;C项,均为介词“在”;D项,顺承连词/假设连词“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
A.得其民有道然则舜有天下也 B.贼仁者谓之贼此之谓也
C.载胥及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D.所欲与之聚之今之欲王者
【解析】 A组,前一个“有”是动词,其意思与“无”相对;后一个“有”也是动词,当“占有、拥有”讲。B组,前一个“谓”是动词,当“叫、称”讲;后一个“谓”是动词,当“说的是”讲。C组,前一个“载”是加强语气的助词;后一个“载”是名词,读“zǎi”,当“年”讲。D组,两个“欲”均当“想、想要”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D )
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其:代桀、纣
B.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之:代天下
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之:代舜
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之:代天子推荐的人
【解析】 A项“其”应指代天下;B项“之”应指代舜;C项“之”应指代天把天下给了舜。
5.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深厚广博,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概括正确的是( A )
A.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使用陶具作为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
B.伏羲氏,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还是茹毛饮血阶段,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
C.有巢氏,钻木取火,从此进入石烹熟食时代,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主要烹调方法:①炮;②煲;③烫;④焙炒。
D.燧人氏,在饮食上,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和畜牧,养牺牲(牲口)以充庖厨。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