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课时作业1
- 资源简介:
约7820字。
第四单元 自然科学小论文
课时作业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非诚勿扰》在做到高收视率的同时,更注重的是社会影响力,外来务工人员专场的推出,树立了一个个在困境中奋力前行的励志________。
(2)谷歌问答Beta测试版的推出尽管迟到半年,但并未影响其在中国________全球的推广计划。
(3)在香港,左报左刊对余光中进行围攻,文章或长或短,________有文有诗,其罪名不外是“反华”“反人民”“反革命”。
A.典型 乃至 体裁 B.典范 乃至 题材
C.典型 甚至 题材 D.典范 甚至 体裁
解析:(1)句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应用“典型”,而“典范”强调其示范性,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2)句结合语境,此处应用“乃至”。(3)句根据“有文有诗”可知指各种文学作品的类别,用“体裁”,而“题材”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现象。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1)世博会印度馆并没有特别引人入胜的奇幻美景,但这里的各种古老展品似一部部厚重的历史画卷,展示了它________的古代文明。
(2)以旭日阳刚为________的励志影片《白马王子的春天》即将开拍,制片人东方骏透露,旭日阳刚有可能出演剧中角色。
(3)报名时限过半,据有关部门介绍,________3月20日,全国已经有12万人报名参加这项知识竞赛活动。
A.悠远 原型 截至 B.悠远 原形 截止
C.幽远 原形 截止 D.幽远 原型 截至
解析:悠远: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幽远:幽深。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截止:到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无与伦比的建筑体系。
B.表演节目要贴近生活,才能吸引观众前来观看,群众一般喜闻乐见歌舞、戏曲、方言快板、曲艺小品、解说等文艺形式。
C.人们的站相都是千变万化的,而通过人们在无意间的站姿,我们也可以一窥其心理奥秘。
D.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有很多种,但其药物成分大多类似,作用也大同小异。
解析:A项,“无与伦比”指没有能够比得上的。本句只是强调中国建筑的独特性,用“无与伦比”与事实不符。B项,“喜闻乐见”不能带宾语,用法错误。C项,“千变万化”和语境不符,应用“千姿百态”。D项,“大同小异”指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中国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
B.3 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完善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C.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