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时作业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五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9/17 21:09: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810字。

  课时作业9 说“木叶”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
  (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的形象。
  (3)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
  A.启示 钟爱 奇妙     B.启发 钟爱 奥妙
  C.启发 喜爱 奥妙   D.启示 喜爱 奇妙
  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妙”重在深奥微妙;“奇妙”重在稀奇巧妙。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作为学者,林庚先生是出类拔萃的;作为老师,林庚先生是平易近人的;作为人,他用自己的平凡表现出他做人的崇高境界。
  B.赵翼在《论诗》中提出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主张,其大气与狂放由此可见一斑。
  C.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娜娜说:“你也老大不小了,别总是得鱼忘筌,丢三落四的,凡事多考虑考虑,想得周全点。”
  D.“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解析:C项,“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不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B.这篇文章的作者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想象力,把“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
  C.古典诗歌的多重意义不仅表现在言内,还可以寄托在言外。所以,言外之意是诗人未尝言传,而读者可以意会的。
  D.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又是语言最精粹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诗歌艺术,自然离不开诗歌语言的研究,离不开语义的研究。
  解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最后一句的主语应是“我们”。B项,搭配不当,应把“把”改为“对”。C项,不合逻辑,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填入下文空格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__①__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__②__而我们的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