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80字。本教案为两个课时,讲解清晰详细,教学思路清晰,令备有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
育才中学 罗花明
【教学目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4—6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
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教学方法】点拨讲授法、朗读鉴赏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鉴赏此文必须“披文以入情”,即通过朗读文章,体味文章的语言来感受作品中的形象,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文脉顺序,一开始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情感先行,学生会有突兀感,觉得虚无飘渺,难以把握。因此,在第一课时,先分析4—5段,那么感情就会有了寄托,教学便会水到渠成的。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6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现代散文的画卷中,朱自清的散文独树一帜,十分受人青睐。许多人在文学练习阶段,都沉浸在他的散文意境里,模仿过他的调子,甚至“剽窃”过他的措辞。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荷塘月色》,素来被称为散文中的奇葩。自从它被编进了中学课本以后,它的美誉四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散文创作。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介绍:(投影)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为“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人。
著有散文集《雪朝》、《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朱自清全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备受推崇。
三、分析第4~6自然段:
(播放音乐,投影清华园的荷塘美景。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援引“老清华”眼中昔日的荷花池,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
(一)课文的题目是“荷塘月色”,是一个并列结构,写了荷塘和月色两方面的景色。哪些段落是围绕这两方面的景色来写的呢?
第4段:月下荷塘
第5段:荷上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