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9/10 10:13:1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4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910字。

  贵阳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年级8月摸底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素有化危为机的辩证思维,将一次次磨难变为前进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是她饱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的思想利器。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中华民族五千余年的发展史始终贯穿着化危为机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这种智慧也是一种超验思维,是预防事物发展结果与中华民族愿望相背离的超前性思维方式。细究历史上王朝兴衰更迭,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善于居安思危者强,勇于化危为机者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古训,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善于化危为机的辩证生存智慧。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春秋时期,混战不断,四夷交侵,礼崩乐坏,多重危机促使孔子罄竭心力建立六经经典文化体系,推动思想的繁荣发展,构筑了中华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命脉与文化根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新沦落为一个“备受外来蛮夷欺凌的弱民族”,国家民族的危亡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挽救了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再比如,科学发展观的萌芽源于“非典”肆虐带来的严重损失,《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出台源于非典,禽流感、地震、水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颁布源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等。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宝。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国人民总是在艰难困苦中戳力同心,推动民族前进的车轮。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如今,越是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要居安思危、化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当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奔着矛盾问题去、迎着风险挑战上,着力化危为机,化险为夷,慎始慎终、善作善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的澎湃动力。
  化危为机是一个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讲求原则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也要讲求灵活性,从“时”“度”“效”三个角度把握好转化的策略、方法和艺术。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新天地。
  (摘编自徐国亮《中华民族化危为机的辩证意蕴与价值表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化危为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生存智慧。
  B. 化危为机是一种经验思维,主体可根据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及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结果做出精准预判。
  C.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动力,每一次危机都让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创新进步,力挽狂澜于既倒。
  D. 化危为机是中华民族的复兴法宝,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就能战胜风险,迎来机遇,实现复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总说化危为机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B.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阐释化危为机的价值和意义。
  C. 文章多处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以充分论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D. 文章结尾简要指出化危为机的做法,与前文构成了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西汉政论家贾谊这句话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治国理政的智慧。
  B.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这句古语如果作为理论论据之一,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放在本文的第二自然段。
  C. 大乱之后有大治,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是因为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等多重危机。
  D. “化危为机”不仅对中华民族迎接挑战、克服困难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乃至个人都有借鉴意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B项,“主体可根据内在规律、发展趋势及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结果做出精准预判”错误,这种预判不一定完全精准,相关信息第二段“这种智慧是一种经验思维,是中华民族根据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偶然性所做出的未雨绸缪”。
  C项,“每一次危机都让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创新进步,力挽狂澜于既倒”错误,表述绝对,相关信息第三段“实践证明,中华民族的危机每加重一分,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勇往直前的动力就增添一分,危机越严重,创新动力就越大”。
  D项,“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就能战胜风险,迎来机遇,实现复兴”错误,不是充分条件,相关信息最后一段“只有把握好这两点,才能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辟中华民族奋勇向前的新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期多国出台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多个国际组织担心,这会引起“示范效应”,进而演变为全球粮食危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多国收紧粮食出口是否会影响中国的粮食供应?为此,《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