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8/16 10:13:3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510字。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试题
  语 文
  语文测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节”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撰、晋代范望注的《太玄经》卷一之《差》的注文中。当然,
  《太玄经》注文中所谓“春节”还不是我们今天作为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 春”这个节气。由于这个节气标志着阳气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古人对其特别重视,而后逐
  渐延展开来,形成了系统的历法礼仪。
  关于春节的礼俗,无论是经典文献,还是地方志书,都有大量记载。如《吕氏春秋》卷一《孟 春纪》称:“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 大夫于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是月也,
  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亲载耒耜措之,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
  《吕氏春秋》上述记载的是先秦以前的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对农耕的高度重视。秦汉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古老的“籍田”仪式逐渐淡化,而“岁旦”之日的礼仪则不断増加新内 容。尤其是从汉代开始,岁旦节庆逐渐体现出道教的文化色彩。南北朝时宗懔撰《荆楚岁时记》提 到了正月一日,要有“爆竹”“桃符”“门神”等。其中所谓“爆竹”,首见于《神异经》,该书 旧题东方朔撰,此人被道教列入仙谱,故其书所言“爆竹”当出自道教。道教的桃符也逐渐演变为 书写祝语的楹联,成为先民们过年时避凶迎祥的象征。在桃符、爆竹流行的过程中,承袭于远古的
  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以及体现“天地水”崇拜的“三官信仰”也在民间社会扎根。 如何看待春节礼俗?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的认知。但我们回溯历史的时候,就
  会发现:古老的春节礼俗不仅经过了漫长历程,而且蕴含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这些文化精神对于当 代社会的人格完善、国家治理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感恩。上古时代,天子为什么要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因为天地生养万物,万物就是衣
  食父母,人通过汲取万物滋养而生存,这是根本所在。《吕氏春秋•本生》说:“天子之动也,以 全天为故者也。”意思是讲,天子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保全天生的各种存在物。从这个角度看,上
  古时期的岁旦郊祭,即是天子为天下作出表率,像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那样报答天地的恩情,实
  际上也是保护生态的一种宣示,更是一种符号象征。 祈福。从生存角度讲,平安健康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我们的先民对此不仅有足够的认识,而且
  付诸行动。《吕氏春秋》所讲的“无失经纪,以初为常”,就是要通过观察,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行 规律、四季变化的节奏,以便有所遵循,从而平安而健康地生活。燃爆竹、置桃符、画门神、贴春
  联等习俗,也是人们对平安健康、幸福生活渴望的继续。 反省。古人在祭祀的时候,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得纠正,上自天子,下至百姓,
  都是如此。例如《太上灵宝补谢灶王经》说,司命灶君“普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日,记人造诸善恶, 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意思是说:灶王时刻监察一家命口的善恶举动, 故而祭灶就是要懂得忏悔,明白是非功过,多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在当代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
  义。
  (摘编自詹石窗《春节礼俗及其文化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晋代范望所注《太玄经•差》中提到的“春节”一词,不是我们今天农历一年开始的正月初一, 而是节气“立春”。 B.从《吕氏春秋•孟春纪》记载的春节礼俗内容来看,上古时代高度重视农耕活动。这与当时的 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C.天子率领百官到郊外去祭拜天地,其根本原因在于生存需要。因为天地生养万物而万物则是人 类的衣食父母。 D.承袭于远古的“灶神信仰、玉皇大帝信仰、天地水信仰”的“三官信仰”,随着桃符、爆竹的 流行,在民间扎下了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重点从“春节礼俗的变迁以及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两个方面对“春节”这 一节日进行了阐释,论据充分,脉络分明。
  B.列举《孟春纪》中天子举行“迎春”祭典,诏命史官保管文献经籍、制定历法,举行“籍田” 典礼等活动,论证了先秦以前对农耕的重视。 C.第三段指出“爆竹”一词最初见于《神异经》,而该书旧题为被道教列入仙谱的东方朔撰,意 在证明从汉代始,岁旦节庆逐渐具有道教色彩。 D.文章大量引用史料进行分析论证,如通过对天子“郊祭”这一现象的分析,指出春节礼俗蕴含
  着“感恩”的文化精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古人之所以重视“立春”这个节气,是因为他们认为它是由弱而强、由衰而盛的转折,具有特 殊的现实意义。 B.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自秦汉以来,“岁旦”之日的礼仪内容不断丰富,而古老的“籍田” 仪式则逐渐消亡。
  C.在如何看待春节礼俗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礼俗所蕴含的深邃的文化精神 却是客观存在的。
  D.春节礼俗所蕴含的“感恩、反省”等文化精神不仅在上古时代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依然发挥 着相同的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 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 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 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
  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 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