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19题,约20420字。
东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高一语文
一、
阅读《左传•僖公三十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晋人、秦人围郑。
【传】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1】以为大【2】子,以求成【3】于晋,晋人许之。
注释:[1]逆:迎接。[2]大:太。[3]成:和解,不打仗。
1. 选文中的[经]指的是“五经”中的《________》。
2.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作边邑。
B.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抛弃。
C. 以乱易整 易:代替。
D. 请无与围郑 与:参加。
3.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观其可攻与否 以有尺寸之地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窃以为过矣
C. 君之所知也 臣之所好者道也
D. 吾其还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4. 根据文意,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内容,不合理的一项是
A. (然)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敢以(亡郑)烦执事
C. (晋)朝济而夕设版焉 D. 许之,使(兰)待命于东
5. 选文最后一段对你全面理解“烛之武退秦师”一事有哪些启发?请结合这段的具体内容阐释。
【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春秋》是按时间来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大略记载。《左传》是对《春秋》里面所记载的某些事的详细描述。《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左传》相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由此可知,文中的[经]指的是“五经”中的《春秋》。
二、文学常识与默写。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B. 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作家,《窦娥冤》的说白和唱词典雅华丽,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C.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集,内容主要是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嘴脸,赞美纯洁的爱情、友情、亲情等。
D. 《雷雨》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揭示了它所依存的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