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28270字。
2020原创阅读-记叙文阅读10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温馨
梁晓声
①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8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A】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批注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际,觉得更是了。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的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们也是。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房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B】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批注B:运用比喻修辞,把“感动”比作“火苗”,把“快乐”比作“劈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给家人带来的快乐和自己所感受到的家的温馨。】
⑧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⑨如今想来,当时对于我,温馨在母亲的泪花里。
⑩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和他对面养了十几条美丽金鱼的大鱼缸。这是父亲不能起床后我为他买的。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1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⑪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我一再地回忆,不记得此前也曾和父亲那么亲密地躺在一起过;更不记得此前曾在五六分钟内轻轻握着父亲的手不放过。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选自《雪地上的足迹》)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描述了哪几幅温馨的画面。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概括能力。解答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地阅读选文,确定答题区间,第②段叙写“我”在胡同口迎母亲回家,第④段叙写母亲为女儿们编小动物,第⑥段叙写“我”连夜为家人劳动,第⑧段叙写“我”给母亲钱,第⑩⑪段叙写“我”躺在临终的父亲的身边,然后紧扣“温馨”进行概括,注意语言的连贯顺畅。
【参考答案】示例:(1)“我”在胡同口迎母亲回家,看到她的古怪身影时感受到温馨。(2)“我”从母亲为女儿们编小动物时的微笑中感受到温馨。(3)“我”连夜为家人劳动,从家人眼里感受到温馨。(4)“我”给母亲钱,从她的泪花中感受到温馨。(5)“我”躺在临终的父亲的身边,握紧父亲的手,从中感受到温馨。
2.选文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从选文中找出标志性语言加以说明。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辨识记叙顺序的能力。解答的时候,我们一要通晓记叙顺序的内涵和外延,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二要注意选文中的标志性语言(“小学二三年级”“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上了中学”“下乡了”“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这样我们不难确定此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
【参考答案】顺叙。标志性语言:“小学二三年级”“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上了中学”“下乡了”“后来父亲患了癌症”。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母亲当时的微笑”和“母亲的泪花”都会成为“我”温馨的回忆呢?
4.“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句中“淡对生死的镇定”该如何理解?
5.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老师为【B】处加了批注,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在【A】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
6.结合你的生活经历,用一段生动优美的话说出你对“温馨”的真实体验,不少于50个字。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书是空气
尤今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