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达标测试题
- 资源简介:
约3560字。
第1课沁园春雪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输(shū) 妖娆(ráo) 稍逊(xùn) 成吉思汗(hàn)
B. 滔滔(tāo) 折腰(zé) 沁园春(qìn) 一代天骄(jiāo)
C. 分外(fèn) 惟余(wéi) 风骚(sāo) 红装素裹(sù)
D. 今朝(zhāo)莽莽(máng) 原驰(chí) 俱往矣(yǐ)
【答案】C
【解析】A.错误,“汗”应读“hán”;B.错误,“折”应读“zhé”C.正确;
D.错误,“莽”应读“mǎng”。故选C。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C.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应为“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故选B。
3.《沁园春•雪》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A. 上阕侧重议论,下阕侧重写景,抒情贯穿全词
B. 上阕侧重写景、抒情,下阕侧重议论
C. 上阕侧重议论、抒情,下阕侧重写景
D. 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答案】D
【解析】《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本文借景抒怀,通过描写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故选D。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 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答案】C
【解析】ABD.分析正确;C.有误,“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的说法不正确。上阙写景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阙抒情、议论相结合表达必胜的信念,对无产阶级群众的赞美;
故选C。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之中呢?
B.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得到的。
C. 一个国家遇上艰难的国运时,能否闯过去,关键在于这个国家有雄健的国民。
D.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6.《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 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 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 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 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