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1900字。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自测卷(四)线下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实主义是一种文艺创作传统。它既是指具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也是一种流派、风格和精神的代名词。这种“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并不是拘泥于个别生活现象、人的生物本性和零度评价态度的书写,而是要做到如恩格斯所言“除了细节的真实以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就必然是现实主义的,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真正现实主义的基本书写态度和原则。
20世纪以来,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互动影响之下,现实主义也具有了某种“开放性”,但其基本精神仍然一以贯之。当下一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但却局限于几乎忽略清晰时代性的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杯水风波”,不能使受众从中领略人物生活于其间的时代“大环境”气息,更遑论这种大环境与人物活动小环境的高度融合与统一。而当这样看上去十分吸睛的“杯水风波”又与码洋、票房、收视率直接挂钩之时,其剧情的狗血、人设的崩塌、伦理的无底线就不足为怪了。
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任务就在于,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呈现能够“直抵人心”的、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老舍、曹禺及其作品,中国当代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尘埃落定》等作品都是如此。电视剧《大江大河》以宋运辉、雷东宝和杨巡等人物为中心,表现改革开放背景下国企、集体和个体经济的浮沉与进取。好的现实主义作品应以细腻而真切的描绘,表现世纪转折之际中国人个体和群体的情感心理、行为风范、人际关联、道德伦理等要素,不仅展现基于时间之维的多向嬗变,也尽可能地再现基于空间之域的多元态势。
现实主义创作的至高境界是创造史诗般的作品。处于伟大复兴征程之中的当下中国色彩斑斓、精彩纷呈,具有“史诗”气象的现实,有着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同时,在中华文化和文学数千年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历经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崭新时期,文艺大国迈向文艺强国的绚烂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应该说,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已经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书写“新史诗”的雄心和责任也正在传递给每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
以现实主义方法和精神去创造新时代的民族叙事和国家叙事,理当成为一个基本遵循。在这当中,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史诗”创作的基本内核,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原态和价值,去呈现将要变成历史的现实。而不是逞一时之快,虚化、戏说、想象、曲解和解构历史原态。如果从更为远阔的境界上讲,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当代中国文艺的“新史诗”,还需要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并给予体验、审视和反思。这样,或许就会使这种书写既具中国视野与中国情感的专注性,又有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多元性和广泛性,在最大广度、深度和力度上宣示中国文艺“新史诗”的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0日,《以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中国新史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对于生活本来面目的描写”主张的重要体现。
B. 进入20世纪,虽然现实主义受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其基本精神仍然延续。
C. 局限于男女情爱和家庭矛盾的作品,缺乏人物活动环境的“现实”元素,不能体现现实主义传统。
D. 经历了70年的共和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我国已步入从文艺大国向文艺强国迈进的崭新阶段。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辨析现实主义的概念,然后分析文艺创作现状,最后提出创造“新史诗”主张和方法。
B. 文章运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用以阐明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以及现实主义创作的任务。
C. 作者用电视剧《大江大河》的事例,论述了关注时空维度中的人物命运,才能创造史诗般的作品。
D. 文章在论述创作出史诗般作品的条件时,既关照了历史与现实,又关照了时代环境与主观因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坚守现实主义传统,呈现具有鲜明现实或历史时代印记的生活,可有效避免剧情狗血之类的问题出现。
B. 从书写的对象到书写的情境与基础,中国文艺具备了“新史诗”创作的基本条件,“新史诗”就能出现。
C. 电影《十八洞村》艺术地再现湘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的过程,因此,这部作品不属于现实主义。
D. 恪守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并关注全球人类一般形态的现实生活,就能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和世界意义的“新史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C项,“缺乏人物活动环境的‘现实’元素,不能体现现实主义传统”错。原文是说一些文艺作品“小环境不乏‘现实’元素”,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五一劳动节、端午小长假以及暑期旅游旺季期间,选择红色旅游的游客暴涨。与此同时,随着时代更迭、文化融合,红色文化也展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小到个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信仰,大到家国情怀,游客都可以从红色旅游过程中获取。
从最近半年的红色旅游产品预订情况看,客群年龄层整体正在向90后、00后甚至10后转移,呈现年轻化趋势。青少年出游比例持续提升,感受历史、感悟时代变迁成为他们出游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