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 资源简介:
约4320字。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说明
本题来自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
命题方向
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审题
限制性
1.典型任务的限制。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
1.立意是开放的。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考生也可以反向阐释,例如,一个良性运行的团体、系统、社会,又依赖和促进着每个个体的准确定位和功用发挥。此外,还可以从“位置与作用”的角度去立意,也就是每个个体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