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7/18 20:44: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00字。

  《红烛》精品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2、阅读诗歌内容,理解红烛的意象,;
  3、了解诗人抒情脉络及抒情方式。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2.通过诵读,了解本文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
  3.通过散文化语言描述画面,展现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诵读技巧。初步学习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闻一多三美的主张,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了解反讽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爱国之情,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1、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2、把握诗歌的意象,了解反讽手法。
  3、感知《红烛》体现的“三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红烛的意象及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2、诗歌的抒情脉络及抒情方式。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闻一多先生的《红烛》,说起红烛,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一般什么时候会用上红烛,或者说你们曾经在哪些场合见到过红烛。对,大家说得频率最高的就是在电视剧中夫妇新婚的洞房里面,都是比较喜庆的场合。那么标题是喜庆的,我们再看标题下面的小序,引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的蜡烛又是一个默默牺牲、伤感的意象,那么诗人为何要将这一悲一喜两个意象放在一起呢?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红烛》这首诗。
  二、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主要作品:1923年9月7日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48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闻一多全集》(1-4册)。1993年12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
  三、写作背景
  《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