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沪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1 13:06:2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00字。
枫  叶  如  丹
(袁鹰)
吴淞中学    林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会整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关键句的作用;掌握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
2、情感目标:
感受生命的活力,感悟“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所蕴含的深意。
3、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发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比较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范仲淹《苏幕遮》情景交融(萧瑟凄凉,渲染悲情)→同时,秋天又是一个收获的、成熟的季节,值得歌颂、赞美→例: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现代作家袁鹰《枫叶如丹》。
二、整体感知:
1、齐读,感受:美文的语言“美”在何处?——有文采、有内涵。 
(1)文采:直观感受,如:整散结合的句式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内涵:出现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过渡:似乎已经读懂了课文→请教问题
3、文章标题是“枫叶如丹”,理应在“丹”字上先做文章,为什么先用许多笔墨写“绿”? 
(1)因为秋由春夏来,“丹”由青绿来,成熟由“考验”来,没有春夏季节绿叶的发芽生长,没有绿叶经受住大自然的种种“考验”,那秋天里就不会有如丹的红叶、成熟的果实,这符合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概括性的语句(5段是对1至4段的归纳)→讲清各段之间关系,见板书)
(2)如丹的红叶蕴蓄着旺盛的生命力,预伏着未来的生机(线索:“又是孕育着新的生命的颜色),因此,作者这么写,也为后一部分写莉贝卡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4、齐读,思考:作者对R先生家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分析:初感似很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感到遗憾,觉得少了什么;然后,莉贝卡的出现了(注意动词的运用),她就象一片初生的绿叶,带来一股鲜活的生命气息,使作者的心灵为之一震,灵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便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了一张“自己很满意,朋友也都喜欢”的照片。
5、如果给你这样一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为何将其命名为“秋之生命”?
可能回答:秋之枫叶/ 生命之树/  生命之秋 → 与“秋之生命”比较 → 因为莉贝卡的出现,使画面显示了生命的活力和欢乐。“秋之生命”点出了照片的灵魂,即生命力,是点题之笔。
三、探究感悟:
1、绿意盎然,充满勃勃生机,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但是,在文中为什么是秋天的“丹”而不是春天、夏天的绿引发了作者对生命力的思考呢?(由汤妍玮、侯赛赛同学提出)
要求:展开讨论、分析归纳,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提示: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特定经历、特殊感受等内容进行思考。
参考:作者写作本文时已是一位六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