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9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7/14 10:24: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有25道题,约9250个字。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语文2020.7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部分,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事。一双筷子,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文明气息。初二语文组开展了“筷子的前世今生——探寻筷子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搜集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1)-(4)题。(共8分)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人用筷子进餐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筷子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叹为观止/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受到我国影响,筷子文化也fú()射到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国家。
  筷子最初叫“箸(zhù)”或“梜(jiā)”,到了宋代才开始有“筷子”的称呼。古人讲究忌讳,因“箸”与“住”谐音,【甲】听着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乙】故谓不吉利之语,特别是对于行船的人更是讳言,所以古人便反其意改“住”为“快”;加之筷子多以竹子为材料,所以又在“快”字上冠以“竹”字头而名“筷”,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民以食为天轻便灵巧的筷子被人们餐餐使用,筷子文化逐渐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中央电视台曾拍过一个主题为筷子的春节公益宣传片,通过八个不同地域的家庭在除夕使用筷子的故事,揭示了筷子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特有的rén qínɡshìɡù(),令人感动。
  方寸之中有乾坤。小小的筷子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说它是饮食文化的“中国符号”,也是(名副其实/相辅相成)。
  (1)根据拼音依次所填的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幅射人情世故zài B.辐射人情是故zǎi
  C.辐射人情世故zài D.幅射人情是故zǎi
  (2)结合上下文,文中所应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独树一帜相辅相成 B.叹为观止相辅相成
  C.叹为观止名副其实 D.独树一帜名副其实
  (3)文中方框处依次填入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句号引号 B.冒号引号
  C.句号书名号 D.冒号书名号
  (4)下面语句是从文中第二段抽取出来的,它在文中原本的位置是(2分)
  不符合人们祈望兴旺发达的民族心理,
  【甲】【乙】
  2.下列有关“筷子”的表述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研究者们之所以认为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因为在安阳殷墟曾出土了6支青铜箸头的原因。
  B.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在口头传说还是在文学作品里,我们都能找到筷子的“文化踪迹”。
  C.关于筷子的起源,有历史悠久的很多传说,这些传说认为大禹、姜子牙、妲己都有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