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6月统一练习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110字。
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6月统一练习题
语文
2020 年 06 月 27 日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请将答案填涂、作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人类住在一个布满病毒的星球上,如果我们戴上一副能看见病毒的眼镜,会发现它们几乎布满了所有物体的表面。但是不必恐慌,大多病毒都能与我们和平共处,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当然,部分病毒也有着惊人的致病力。哈佛大学免疫学和传染病学博士内森•沃尔夫说:“一个能制造灾难的病毒,必须既拥有杀伤力,又具备传播力。”随着人类的进化,人们学会了狩猎,开始驯养动物,同时拥有了大规模的固定社区。大量的病毒通过动物在人群中传播和变异,这让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许多病毒最初都是从野生动物身上“跳”到人类世界,成为人类致病源的。让人闻之色变的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便是如此。艾滋病病毒是非洲猴免疫缺陷病毒在黑猩猩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形成的一种新病毒,最初在黑猩猩种群中蔓延。后来人类在捕杀黑猩猩时接触到了它们的血液,这种病毒传播到人身上,并在人类世界暴发。1976 年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已有多方证据表明也来源于野生动物,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这些野生动物真的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吗?科学家们表示:找出病毒源头固然重要,但是人们更应当认识到,许多时候野生动物或许是无辜的,人类自身可能才是灾难的始作俑者。如果人们不去捕杀这些野生动物,动物携带的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就会小得多。此外,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被破坏, 迫使野生动物不断变更栖息地,自然疫源地也随之发生变化。由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四处扩散, 而人类往往对这些病毒缺乏免疫力。
可以说,病毒导致的流行病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的国际化、移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大连接”,让以前分散在各处并处于静止状态的病毒有机会快速流动、高度混合,将人类真正带入流行病时代。输血、移植和注射等医学技术的革新,帮助人类摆脱了许多致命疾病的威胁,但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大量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使得病毒的耐药性增强,基因突变加快,各种新型耐药病毒不断出现。此外,人类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都是导致新的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的重要原因。
病毒引起的疾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大量人群感染疾病并死亡,医疗卫生系统高负荷运转,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面对病毒的危害,人类控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是尽快有效切断“传染链”。注重预防、早期控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早期警报系统”,以便尽快发现新疾病的暴发或旧疾病异乎寻常的传播。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现在我们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控制传染病的蔓延,但更应意识到, 病毒传播主要是由于人类自身引起的,与病毒作战,人类首先要学会“自善其身”。
(取材于黄婷、文风等的文章)
1.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只拥有杀伤力而不具备传播力的病毒,很难制造灾难。B.人类与动物关系密切,为病毒风暴的酝酿创造了条件。C.每一次病毒暴发时,尽快寻找到病毒的原宿主很重要。D.病毒加速传播与不断进化,源于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对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产生和流行不.利.的一项是(3 分)
A.定期给宠物注射疫苗。 B.使用抗生素预防疾病。
C.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D.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材料二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病毒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魔。但实际上,从人类起源开始,病毒与人类就一直协同进化,紧密相连。病毒与人类宿主之间的持久斗争是人类演化的关键推动力,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没有病毒,就不会有人类。
我们所熟悉的大多数现代哺乳动物,都属于有胎盘的哺乳动物。有了胎盘,哺乳动物的胚胎才能在出生之前得以在母体的子宫里面发育成熟。20 世纪 70 年代初,科学家意外地观察到一种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ERV。这种病毒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在动物体内定居,且在变异后失去了毒性和传染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 ERV 的认识不.正.确.一项是(3 分)
(取材于苗德岁的相关文章)
A.20 世纪 70 年代初,ERV 被科学家发现并命名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B.早在远古时代 ERV 就已经入侵动物细胞,并且逐渐与动物协同进化。C.ERV 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组结合,在卵子受精时开始复制。D.ERV 产生的融合蛋白对早期哺乳动物的胎盘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人体能够与病毒斗争的蛋白质均来自于免疫细胞。B.病毒对促进细胞进化的作用比环境条件的作用大。C.病毒侵入导致人体基因的频繁变异时刻都在发生。D.如果没有病毒,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
5.就病毒与人类的关系,上面两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病毒的关系?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共 19 分。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