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0820字。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清民国文章学的转型,基于传统,并以西学推动革新,体现了典型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特征。
西学东渐为传统中国打开了世界之门,促进了文章学分支如修辞学、阅读学、鉴赏学的产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他们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阅读鉴赏也成为专门学问,一方面是对古文的读法进行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是专门探讨文章的阅读和鉴赏,总结阅读的一般规律。
西学东渐也促进了文章分类法等领域的转型。叙事文、议论文、抒情文、说明文的四分法,取代了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姚鼐《古文辞类纂》将文章分为十三类,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则简化为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等十一类。而现代文章学受西学影响,构建了新的分类,如高语罕《国文作法》的文体分类是叙述文、描写文、解说文、论辩文等四类;章衣萍《作文讲话》分为记事文、叙事文、解说文、议论文等四类。传统文章学家还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研究文章学,以姚永朴、林纾、王葆心等最为突出。王葆心的综合在于“承学应循之途辙”,姚永朴和林纾则重视体悟,尤其是林纾的意境论,更属创造。除了以上三位,还有陈子达《国文法详说》对于文章条贯和笔法的总结,姜证禅《国文法纲要》对字法、句法、章法、篇法的总结等。
西学东渐带来的全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在传统文章学家与现代文章学家之中都引起了深刻的震动,进而大大推进了中国文章学的发展。从文章学研究的社会风气上看,西学东渐推动了文章学的通俗化、大众化与趣味化。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陈独秀、胡适等人已经确立了通俗写作、大众写作的规范。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现代文章学承继了这一理论。为了应对通俗化、大众化的重大影响,传统文章学家提出了应对措施。姚永朴在《文学研究法》中提倡把文章学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普通学要求明白晓畅,应付社会,专门学则是“蕲至于古之立言者”。传统文章学更多讨论的是专门学,现代文章学偏重于讨论普通学。姚永朴的提法很明显是一种折中,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通俗化、大众化对于文章学的巨大影响。
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现代转型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进并未彻底动摇中国传统文章学的基础,而是在传统基础上的一种革新和改变,符合当时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并且顺应了当时文化革新的基本需求,是知识、文化层面上革新与创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学东渐促进了鉴赏成为专门学问,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修辞学著作传世。
B.受西学东渐所影响的文章分类法,要比以桐城派为代表的传统的文章分类法更简单。
C.姚永朴、林纾、王葆心虽同为传统文章学家的突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D.姜证禅运用现代综合分析方法在《国文法纲要》中对字、句、章、篇四法进行了总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论述文章分类法转型时列举了姚鼐等人的事例。
B.文章层层递进地论述了西学东渐在文章学分支学产生、领域转型等方面的作用。
C.文章以传统为基本,以西学影响为外因,论述了晚清民国文章学的革新变化。
D.文章客观地论述了西学东渐在晚清民国文章学的现代转型上的重要推动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学、鉴赏学等基于中国传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学的影响下生长壮大的。
B.通俗化、大众化是陈独秀、胡适确立的写作规范,同时它也影响到了传统文章学家。
C.作为现代文章学家,姚永朴使用了一种折中的方法把文章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种。
D.文中所说的“这种推进”虽顺应了晚清民国时文化革新的需求,但并未动摇传统文章学的基础。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1)A.“这一时期的修辞学家大都有”错,原文第二段为“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修辞学家,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精致的青花瓷盒里,淡粉的胭脂甜香诱人;朴素的小铁盒里,乳白的润肤膏细腻润滑。在国际美妆大牌盘踞各大商城之时,国货老品牌化妆品在历经沧桑之后重返大众视线,并迅速汇集了大批拥趸,成为美妆界的一股清流。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怀旧消费新需求的崛起,国货老品牌遇到了新机遇。然而,在追捧热潮退去,消费者回归理性后,国货老品牌商品能否持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还有待市场检验。
国货老品牌商品从“重出江湖”到“东山再起”,需要坚持特色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