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1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5/24 16:29: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030字。

  相关读物 《中庸》节选
  ◎走近先贤
  述圣——子思
  1.生平简介
  子思(前483~前402),名伋,字子思,孔子嫡孙。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传统观点认为《中庸》出自子思之手。
  2.地位影响
  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时,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背景呈现
  《中庸》一般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学链接
  [文学常识]
  人性修养的儒家经典——《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它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1.理论基础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
  2.具体内容
  (1)五达道
  五达道主要是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这五种基本人际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这五种人际关系就是天下通行的人际关系。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人就能够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
  (2)三达德
  三达德,就是知、仁、勇。知、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知、仁、勇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靠力行实践来加固。
  (3)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
  3.主要思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