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880字。
河西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坍塌tān 檄文xí 卷帙zhì 子丑寅卯mǒu
B. 猝然cù 歧韵qí 芒硝xiāo 礼尚往来shànɡ
C. 颓墙tuí 接恰qià 戕害qiānɡ 一劳永逸yì
D. 荒芜wú 窒息zhì 精粹cuì 一椽破屋yuá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汉字的字形,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项,“子丑寅卯”中“卯”的应读(mǎo)
C项,“接恰”中“恰”的应写作“洽”。
D项,“一椽破屋”中“椽”的应读(chuán)。
故选B。
【点睛】字音题应注意“据义定音”的方法,要多积累总结、归类;要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原则,多摸索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的场合等理解记忆。
2.下列句子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要___。
②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___。
③对___在生活深处的文学宝藏的开掘,更需要平静与坚守,以使其在不急不缓中默默地延续。
A. 各得其所 精要 隐没 B. 各行其道 精妙 潜藏
C. 各行其道 精要 隐没 D. 各得其所 精妙 潜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子中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各行其道”,指各自按照自己的轨迹行走或按认为对的去做。“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语境是说人人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也就是得到相应的满足,所以选“各得其所”,从而排除BC两项。“精要”表示精粹切要,精练扼要的意思。“精妙”指精致巧妙。语境是说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所以选“精妙”,从而排除A项。而“潜藏”指深深地隐藏; “隐没”指隐蔽、消失,渐渐看不见。语境是说挖掘隐藏在生活深处的文学宝藏,所以选“潜藏”。
故选D。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重点在于区别不同语素,大体有以下八种方法:(1)从字形上去区分,(2)从词性上去区分,(3)从词语涉及的对象上去区分,(4)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上去区分,(5)从词语的侧重点上去分析,(6)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去区分,(7)从词语的轻重色彩上去区分,(8)从词语的特指和泛指上去区分。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庐山三面临水,烟云弥漫,千岩万壑,气象万千,终年游客络绎不绝。
B. 在国庆阅兵大典中,透过屏幕,我们看到了那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百岁老战士,用多少溢美之词来赞美他们都不为过啊!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孔子的名言,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犯的毛病。
D. 寻古觅今,览外思己,都有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将人民群众工作放在国家工作首位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经久不衰的秘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掌握其常见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B项,“溢美之词”指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含贬义。语境是说对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百岁老战士的赞美,用“溢美之词”不符合语境,褒贬不当。而且“溢美”与前面的“过多”有语义重复之嫌。
故选B。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
②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
③文艺复兴式的红色外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
④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敞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
⑤它比“公书林”更神气:
A. ⑤②③①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④② D. ②⑤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连贯能力以及文段逻辑顺序安排能力。做题时,我们总是先要初步排序,确定相邻的句子,通过抓住体现句子之间联系的词语(如:复指词语,表示句间逻辑关系的关联词,标明主次轻重、时间、总括性的词,前后呼应的词语等)将句子按